電視劇發展到後來,觀眾有幾埋單的關鍵之一是,「有沒有金句?」
這個「金」,換了在七丶八十年代,也和「甘」相通。港劇史上第一個以「金句」拿下觀眾的心,就是甘國亮的劇本。七三年《朱門怨》的二少奶(盧宛茵)、三少奶(吳浣儀)乃唇槍舌劍的祖師奶奶。七四年處境喜劇《太太團》,把「相嗌唔好口」升級成「八個女人N個墟」。差不多原班人馬在編導張之珏跳槽麗的電視前合作了《兩家人》,和《真情》的誕生相隔將近三十年,它早把一人一句的繽紛進行到底。
要論「甘句」的深入人心,七九年的《過埠新娘》,八○年的《山水有相逢》和《執到寶》,是一齣比一齣經典。鄭裕玲、黃韻詩、李司棋、馮淬帆,還有劉克宣,儼如莎劇人物口若懸河。對白是兵刃,編劇是鑄劍師,參演甘先生的劇作不會教演員自覺徒手上陣,倒是擔心有幾多功力可以「甘句當前」而不減個人本色。
這做成了一提「甘生劇本」便會引起的焦慮。演的人怕啃不下,看的人怕吃不消。事實是,對白精警尖銳只是甘生的強項之一,他的筆下從不缺乏處境巧妙多於角色出口成章。
《輪流傳》第十二集中,解樹仁(林子祥)奉父母命送月餅水果到陳婉嫻(黃韻詩)家,開始時不外乎與嫻父(陳有后)嫻母(黃曼梨)客氣寒喧,但客廳裏的嫻父,上半身線衫,下半身睡褲,一雙腳泡在水盆裏,邊與仁對答邊接過嫻母遞來的毛巾抹腳。
毫無準備下被未來女婿「突擊」,嫻父急急撻拖鞋回房整裝,卻在走廊碰上一樣穿睡褲的女兒。嫻才見父「敗走」大惑不解,更莫名其妙的一句話已被父擲到面上:「唏,你早啲話俾我聽呀!」
還來不及問明嫻母原委,官仔骨骨的仁正在眼前。馬上自覺下半身的失禮,留下兩個字「坐呀」已退回睡房。嫻母以「一個二個都唔知貢咗去邊度」解窘,仁卻說「我哋要走嘞」。怕招呼不周嚇得嫻母大聲呼喚嫻父。未來岳父回到客廳打開話匣子的是「咁夜無去街呀?」轉頭再問嫻母:「阿女呢?」
待嫻換了裙子在嫻母陪同下再登場,嫻母又被嫻父沒頭沒腦丟出一句「食飯喎!」本能地回覆樹仁:「食咗啦,唔該先!」才被告知仁是邀請他們到解家過中秋。嫻母問:「點好意思呀,咁客氣做咩?」樹仁說:「唔知呢。」
若嫻母是客套的對答,授命聯絡感情的仁,則是由衷之言。連帶嫻被父母安排坐到他的身側跟他「傾偈」,他也只是說「無乜嘢傾」,同時傳來回音「都無乜嘢傾」,出自他未來妻子的口。
多麼天生一對的「老實人」,就如嫻父和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