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迷戀》成功擄獲香港人的心,不能不說是華麗的服裝加上華麗的手勢的功勞最大。
翁倩玉進入香港人的視線,始於一九七九年她參加紅白歌唱大賽所選的《愛的迷戀》。不,日本版不叫《愛的迷戀》,是這首歌像浪一樣衝擊了香港樂壇,它才被翻唱成國語版,有了日後的漢字姓名。「視覺系」在那年代的本地樂壇還沒萌芽—梅艷芳在華星的新秀歌唱大賽獲獎是一九八二年—但旅居日本的翁倩玉,憑着她從小在東瀛流行音樂界受到的浸禮,一曲《愛的迷戀》成功擄獲香港人的心,不能不說是華麗的服裝加上華麗的手勢的功勞最大。一襲bling bling的禮服,在她唱到Wind is blowing from the 「angel」這首歌中唯一的英文唱詞時,會像寶盒般隨她張開的懷抱打開,觀眾猶如在這個動作中看見了神奇的光芒,近乎是聖靈現身。
就是這樣,翁倩玉每次上《歡樂今宵》,都能令香港觀眾嗨翻,就算不會唱整首《愛的迷戀》,也能跟着她的雙臂一開一合,同時大聲吟誦,Wind is blowing from the 「angel」。雖然,風其實不是從天使身上吹來,而是愛琴海—「Agean」。這誤會也有其誤打誤撞的美麗,源於招牌一樣的那襲月光寶盒式晚禮服,在翁倩玉標誌式張開懷抱時,看來確實像是一雙翅膀。也就提醒了華語歌曲的聽眾們,她的成名曲叫《海鷗》。
於此同時,這份仙人仙氣,也讓徐克看中了翁倩玉,在當年被期望能成為華語版《星球大戰》的武俠片《蜀山》中,擔任李亦奇一角。
但翁倩玉真
正進入香港人的心,是另一首歌和另一段歷程—回歸零點,回歸起步的《信》。《信》是午間電視劇《阿信的故事》的主題曲。剛來乍到,是在一九八三年,聲名大噪,卻在一九八五年,因為它多了一把原版劇集所無的鑰匙。那年代,任誰要進入香港人的情感世界,必須通過「情懷」這扇門。而在一系列「我一定要成功」的長劇主題曲如《強人》、《奮鬥》、《衝擊》轟炸之後,《信》,完全是一股暖流,或清泉。它那潺潺而下的調性,在翁倩玉永遠掛着微笑的歌聲裏,是洗滌疲憊的最佳良方。
雲與清風可以常擁有
關注共愛不可強求
不強求不強求永遠等候
如必需苦楚 我承受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
將要逝去總想挽留
想挽留想挽留看似荒謬
求今天所得 永遠守
徐克看中翁倩玉,邀她在《蜀山》擔演李亦奇一角。
翁倩玉唱《阿信的故事》的主題曲《信》,猶如一股暖流或清泉,是洗滌疲憊的最佳良方。
記憶中,《阿信的故事》從午間時段轉移到搶救《歡樂今宵》的收視率,翁倩玉在《蜀山》(一九八三)中沒有發揮的天降奇兵之功,沒想到憑一首歌就做到了。犒賞是,《信》在一九八八年得了香港的金唱片獎,而它始終是一闋單曲,如在翁倩玉私人花園裏,自開自落的一朵花。
然而,不會講廣東話的翁倩玉,是怎麼唱得成一整首粵語歌的?
這個問題,後來當然就不是問題了。後來的意思是,翁倩玉並不是國語人灌錄廣東歌的第一人。撇開《歡樂今宵》玩票式演唱經典粵語歌如《分飛燕》、《一水隔天涯》的台灣歌王歌后不算,在翁倩玉之前,一位把字正腔圓的唱功,運用在九聲粵語發音的歌曲上的,是玉女歌后鄧麗君。
一首《風霜伴我行》,對廣大香港歌迷是受寵若驚。一是已成國際級巨星的她,把歌喉奉獻給每晚播出的電視劇;二是,形象從來溫潤如玉的她,忽然因為主題曲的鬥爭氣息,令人覺得那是仙女下凡與眾同樂—電視劇叫《勢不兩立》,和想起她便會哼起「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的鄧麗君,是如何的格格不入?
不難理解,為什麼和她第一張(也是)主打電視劇主題曲的粵語專輯裏,最後發揚光大的,是那首《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