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雷同,實屬巧合」—這八字真言出現在電影或電視劇的片頭或片尾,為何總是教人有此聯想:劇中人可是影射家傳戶曉的某某,或眾所周知的某件事?
《狂潮》(一九七六)還沒開播,類似的風聞已成最佳宣傳。城中哪位名流家有天之驕女?哪位富豪與哪位女星過從甚密?當程一龍(石堅)在第一集與雷茵(狄波拉)邂逅和握手,觀眾捕風捉影的遊戲正式開始。
例如通過艷名遠播的女明星出口成文,「其實年輕人响幸福嘅時候,係應該盡量去享受一下嘅。」不止教第一次與她同桌吃飯的人為之側目,電視機旁的觀眾亦隨即感到似曾相識。
兩個字的藝名,性感的作風,有文化氣息的形象,又曾被傳聞與某某富豪交過手,她,難道就是……?
劇情發展至第三十二集,雷茵要自資拍片當女主角,身邊的X詩人Y才子紛紛獻計,找來戴墨鏡,心廣體胖,操濃重北方口音廣東話的朱導演(李志中)當旗手。但見朱導演手擔大雪茄對着他賞識的作家(劉松仁)鼓其如簧之舌:「呢個絕(劇)本呀,由王先生寫一定好嘅,哎,就是要真正嘅作家,先至寫得細膩,拍牀上戲嘛,就是脫衣服,低級㗎。我的呢,要拍得高級,至係藝術。故事嘛,就不妨簡單一啲,而家嘅銀(人)呀,無人要動腦筋嘅戲,只要一個味道,夠味道呀,嗯?」聊完劇本的要求,便拉隊去高級海鮮食館祭五臟廟。
風月導演與著名艷星惺惺相惜,蛛絲馬迹呼之欲出。
猜謎或可添加看戲的興致,不過,這條支線之於狄波拉,更多是陪襯表演內心掙扎的劉松仁。而他在一百多集的《狂潮》裏的戲分,全部也只有三集。
在這三集的單元裏,他與太太潘冰嫦因為五歲女兒多多患了絕症,為人母親的無心上班,辭掉給飲食部經理李韶如(黃淑儀)當助理的工作,全副心思用來照料女兒,養家重擔因而落在為人父的作家肩上。兼且愛女心切的母親想在太遲之前滿足女兒所有願望,移民,買鋼琴,學芭蕾,全數開支,只能寄望在一萬元劇本費的工作上。說頭巾氣也好,潔身自愛也好,劉松仁的臉上一直是愁雲慘霧。
直至多多的芭蕾舞老師收到兒子車禍的消息,放下電話,她對多多的母親說:「我有什麼可以做呢?難道在醫院走廊大叫大哭?」潘冰嫦才恍然明白,面對現實才是不給丈夫和女兒額外負擔的應有態度。雨過天青,劉松仁終於笑了,因為他再也不用給名導和名女星寫高級牀上戲的劇本了。
以上,是黃淑儀在《狂潮》五個回合中的第三回。與其說是她的戲,不如說若是沒有她,李韶如的一雙小兒女便不能上門陪有病的多多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