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想像過會以一條「廢題」為題寫專欄,「廢」皆因這條題根本等於「阿媽係女人」,從沒有想過香港人要煞有介事去區分自己的母語。正如九十年代政府把「母語教學」納入政策,雖然政策籠統地寫上「中文」,沒有界定「母語」為粵語,但在 2000 年後「普教中」推出前,所謂的「母語教學」毫無疑問是指粵語。

很多朋友慨嘆,帶小孩到公園玩,發現很多香港小孩已經不以粵語溝通,中產家庭致力要家中小孩講英語,基層家庭,尤其在新移民聚居地區,講普通話的小孩比粵語更普遍。八、九十年代,新移民要融入香港,必須要學習粵語,因為粵語是普遍港人的「母語」。不是香港人不願意遷就一下,跟你說普通話,而是香港人普遍以粵語作為思考語言,你拿普通話和我溝通,必然有所障礙。當然,現在莫說是香港,很多普通話移民拿着現金到國外定居,也要着別人遷就他們說普通話了。

又話說,我出身有點特別,在大學時代,花了整整三年學好說好粵語,體會更深。在香港的大眾傳播媒體工作,甚至在娛樂圈工作,不說好粵語,則沒有市場。對,香港是個小市場,但要在這個市場「搵食」,則要跟着市場規則。一直以來,在香港廣播事業,一定以粵語為主流,英語為副,普通話廣播佔主流媒體極少份額。這是現實,不會因為政府政策而改變,因為是市場主導,也正好說明香港人的「母語」,到底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