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在上海,拜訪《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作曲家陳鋼。陳教授行年八十一,望之如六十有許,看似染了點髮,依然駐顏有術。
《梁祝》寫作於一九五九年,其時陳鋼的父親陳歌辛,早已在兩年前的「反右」運動中遭殃,被指為「在舊社會曾創作黃色歌曲」,加上可能誤入「大鳴大放」的毛式陷阱,說了幾句不滿現實的話,結果被抓走,下放安徽農場勞改。
陳鋼訴說這段往事,歲月如雲,早已波紋不驚,但聽到傷情處,總令人驚心動魄。
父親陳歌辛是四十年代縱橫上海流行樂壇的才子,擅詞能曲,堪稱黃霑在舊上海的前身。由於三十年代上海電影業發達,有無限的創作自由,電影有主題歌和插曲,而且歌星輩出。陳歌辛為龔秋霞作的《薔薇處處開》,紅遍滬上,又曾為周璇作曲作詞。
陳歌辛的詞曲,有北宋柳永之風,軟弱溫柔,甚有閨秀中氣:「夜深沉、鳥歸林,人兒獨依欄杆。仰望星空,深情遙寄,啊,遠行的人兒呀,知否我在把你懷念!」
純真而不肉麻,今日由黑膠唱片聽來,披上一層時代的霜影。周璇和龔秋霞,沙啞若有斷線之狀,卻錄下了夜上海的繁華與哀麗。
一九四九年,神州淪落,一眾「海派」的文藝人,是毛澤東仇視的對象。當初一心以為思想改造、寫一些檢討,回歸勞動人民,一切平安大吉。豈知沒有那麼簡單。「反右」正式結束了,毛澤東本來聲稱要與民主黨派聯合治國的諾言,兼一網打盡心懷異見的知識分子。
陳歌辛不是政界中人,按道理不會有事。但無產階級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一直在糾纏。陳歌辛送到最窮困的農村,由於是斯文人,肚子餓也不敢問周圍的人乞取。在農場的大喇叭,初次聽見兒子的《梁祝協奏曲》,感極流淚,對前來探望的妻子說:讓陳鋼把協奏曲的總譜抄寫一份,簽個名,明年再帶來。但那時興「劃清界線」,二十四五歲的陳鋼未敢遵命。
一九六一年正值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在安徽的勞改營,哪裏有得吃?陳歌辛英年含冤逝世,時年四十有六。
《梁祝鋼琴協奏曲》卻紅遍大江南北。第一版的唱片封面是紅色的,那時我家有一張,採用了徐玉蘭的上海越劇《紅樓夢》的劇照。唱片封套背面有一篇介紹文章,其中我記得有一句:創作社會主義祖國新時期的作品,劉少奇主席說過:「一隻手要伸向古代,一隻手要伸向外國,說得的是何等好啊。」
哪知沒有幾年,「說得何等好」的劉少奇,也變成毛澤東的第一號死敵。《梁祝》既受劉少奇這個叛徒、內奸、公賊讚揚,陳鋼也豈有好運?他任教的上海音樂學院,紅兵造反,首先槍斃了任上海交響樂團副總指揮的音樂系教授陸鴻安。然後,十多名教授被批鬥羞辱,先後自殺。陳鋼也被關押在學院中的「牛棚」,不准教書,日夜洗擦地板和水廁。熬不過去的,像當年的傅雷和老舍,還有同校的青年女鋼琴家顧聖嬰,開煤氣舉家自殺。
眼前活到今日的陳鋼,九死一生,住在上海。今日國家「落實政策」,陳鋼擁有上海音樂學院一個工作間。他說,今日是最寧靜的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