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箍牙是小朋友的事,趁成長過程中將不整齊的牙矯正,如果長大成人就無需要再箍牙,有沒有想過,箍牙不僅僅是為了美觀,如果齒列咬合不正,牙齒參差不齊、頜骨錯位,都會對咬字發音、口腔健康造成問題,牙科醫生王嘉輝解釋,小朋友和成人箍牙有什麼不同。
根據美國和香港箍牙學會指引,建議家長在小朋友七歲時,帶他們接受牙齒矯正科醫生進行評估,因為門牙已經長出來,如果有「倒及牙」,或者出現顎骨比較小、比較窄或比較厚,矯齒科醫生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相應處理和治療,避免令問題變得更嚴重。
很多家長誤以為,要等所有恆齒出齊才可以箍牙,其實箍牙除了令牙齒排列整齊外,顎骨的正常發展也很重要,由於女孩子青春期比較早,如果下顎骨短出現哨牙情況,可以用功能矯正器及早介入改善,等所有恆齒出齊後,會令治療變得複雜並需要更長時間。
矯齒科醫生對於牙齒什麼時候換,或是怎樣換都非常了解,箍牙前也會考慮清楚,有相應的工具或儀器配合,所以不用擔心半途甩牙影響箍牙效果。
這是很常見的情況,有些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出來工賺到錢才箍牙,與小朋友相比雖然需要較長時間,痛楚有可能會更強烈,或者有蛀牙、牙齒缺失及過於擠擁等問題,雖然會導致箍牙變得更複雜,不過都是可以處理的問題,治療後牙齒都能排列整齊。
最常見的情況是牙齒擠擁,剝牙能提供足夠空間,讓牙齒重新排列整齊,特別是前面門牙如果箍牙位置不夠,除了影響外觀也不利牙肉健康。
首先是清潔問題,牙齒不整齊需要更多時間清理,同時增加蛀牙機會,如果咬合不正會影響發音,因為上下牙咬合才能發出「S」音,有些小朋友哨牙嚴重的話,跌倒時容易將上門牙撞崩。
上下排的牙齒,如果有牙凸出來或歪了,就屬於排列不整齊,正常咬合時上牙比下牙突出,正常是2至3mm範圍,如果超出5至6mm就屬於哨牙;倒及牙是下門牙比上門牙伸前,會出現咬合問題,除了門牙還要看大牙,上下牙咬合時,牙尖會咬在對面牙齒的凹位,哨牙或倒及牙,就會有咬合不正的情況出現。
隨着科技發展,透明牙套和傳統箍牙的效果,其實已經可以做到相差無幾,除非有些特殊情況,例如需要剝牙處理,鋼線或磁箍比起透明牙套,可能收縫方面會做得更好,不過每個人的口腔情況不同,除了牙齒排列外,還有哨牙、倒及牙、顎骨和咬合等問題,牙科醫生在詳細檢查後,會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方案。
決定牙齒大小、數量是受先天影響,如果乳齒蛀了需要剝牙,恒齒生出來的時候,可能出現移位,佔據了隔離牙的位置,導致牙齒生得不整齊,這些就是後天的影響。
嬰兒剛出生的階段,特別是零至兩歲期間,吮手指是正常現象,可以為小朋友帶來安全感,可是當他們漸漸長大後,特別是門牙開始長出來,大概五歲左右就需要戒吮手指,因為吮手指時,上顎牙齒會被推出,而下顎牙齒會被推進去,容易影響牙齒生長,甚至出現哨牙情況,而且吮手指時,舌頭處於一個較低水平,少了舌頭在中間做支撐,上顎牙齒生長的時候有機會變窄。
王嘉輝-香港大學牙醫學士,香港大學牙醫碩士(矯齒學與牙頜面矯形學),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牙齒矯正學院員及牙科學系院員,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牙科學系院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