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子光)看過甘先生的影視作品,最喜歡的無疑是《輪流傳》和《執到寶》,還有電影《神奇兩女俠》及後來的《四面夏娃》,後者肯定是吳君如當演員至今的最佳演出(而不是十三妹和金雞)。到我成為導演後,一直夢想把《輪流傳》翻拍成電影版,完成未講完的故事。
(甘國亮)《輪流傳》和《執到寶》是同根生的兄弟,前者出生面世六個星期後,人工香消玉碎。數周內我經已遭受過分的呵護,後者迅速成孕弄璋,人緣香火鼎盛。
(翁)多年來,只有某些研讀本土電視演進歷史的論文,肯另闢專案細說營運的內情……外間隻字不提。
(甘)我經常說電視工業是「餐餐開飯」,配稱列入成語大全,更淺白的俗語,「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這句說話有無比智慧。
(翁)免費電視,營業部長期靠數據證明,有固定收看羣的橫線時段,節目十劃未有一撇,足以預售未來的廣告合約。
(甘)行業稱之為Consistency,等同一間酒樓晚晚客滿,六點八點翻兩轉枱,你想訂筵席包廳也要等到年尾。當年TVB有風駛盡𢃇,本來已預告半年後的廣告加價,殊不知隔籬台形勢逆轉,一晚比一晚逼人而來……
(翁)半年後是什麼產品什麼內容都無端倪就落訂。幾十年前家庭觀眾聽聞「收視率」這個名詞,都是來自娛樂媒體很籠統的繪聲繪影。
(甘)但也不是電視台作假的黑箱作業,完全是花得起在這種新興平台投放昂貴品牌廣告的客戶,作有把握有效應的投資,所以於七十年代已有4A四間聯盟公司,包攬服侍電視台和客戶間的廣告行銷策略,當然主力針對各台每個播放時段的收看羣的普查數字,唯一牽涉市民只是問卷調查的部分,他們不會追究閣下對公仔箱的內容和評價,只紀錄你開着那部電器的時間和長度,以及選擇的頻道。在商言商,實事求是,對坊間享用免費娛樂的心靈,無暇探討。
(翁)調查不離電話就是填報問卷,想也是抽樣式普查。
(甘)最多人反問的是,為何從來沒有收過那些電話邀請?我也會反問,我們去驗血,是否需要把整個人的血抽光。
(翁)站在廣告商的心態,長期受贏家的氣,見強台稍有差池,也不妨挫其銳氣。
(甘)這邊廂刻不容緩,一個高層會議就鐵定鎮江山的導彈《千王羣英會》全速應戰,不管《輪流傳》仍有多少存貨,先撤到周末率先淡出,營業部得到支援,一手青龍計五十二注的好牌,先輸後贏。友台千帆並舉迅即插水,紀錄數字在今天均可翻尋呈堂作證。對無綫先斷臂後收復咫尺失地,生死一線間的狠辣,民間瞠目結舌,,我則上了兵家的一課,從不配被扣上一頂悲劇英雄的帽子。
(翁)你在八二年的《熒光幕後》,出現過《輪流傳》停播後,若干已完成的集數的片段,那些章節,讓人覺得這才是步向開始。
(甘)晨早都已宣布是一個八十集的劇目,怎也不會是見步行步,我不否認我做人自把自為,劇中陸續發展下去,如果衍生了八十個人物,我心中都有八十個人的獨立故事,他們未來的香港。其中幾百萬人裏面,有幾個女性,信使可覆,立身,立命。當年正值敲定香港移交主權,人心風聲鶴唳,《輪流傳》正是讓做的看的,對將來的幾十年,有無洞悉的遠見。
(翁)即是這個戲愈遲續貂,三十八年來已是發生了無限的明日黃花。轉化成一部電影的劇本上,有甘先生本色的,沒有甘先生寫得好;創新而背棄甘先生風格的,我又找不到有哪一招我覺得有意思值得做,到現在其實是還沒有心息的。
(甘)你愈是在給我加分,我就應自動自覺減分。對於《輪流傳》,我恐怕只剩下這幾句話:「我曾回答過很多有心人,當年蓋建的巴別塔,想有八十層,後來遭天譴,起到廿二層爛尾, 僥倖有人膜拜,封作神廟。我縱有一萬個未實現的可能,是真是假,都不及你們隨手的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