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陶傑.摩星嶺上

當以前還叫「麗的」

亞視無法向員工發放薪金,長達二三月,特區政府的勞工處,被迫應員工請求,採取行動。

說是「被迫」,因為所謂「亞視問題」,不是勞資糾紛,政治極為敏感。亞視不是一家香港的電視台,而是中國設在香港的一個宣傳機器。亞視現時的兩大主要老闆,一個是大陸人,擁有上海幫強硬政治後台;另一個是在大陸賺大錢的台灣飲食商。加上亞視平時的「節目」有高度政治性,例如《亞視評論》,經常由唱紅打黑的毛左自稱,批這個洋奴、罵那個漢奸。好似大陸毛左《環球時報》社論的腔調。

加上亞視的大陸資金入主之初,新老闆曾邀請中國的紅籌股老闆上台,什麼中海油、中石油之類集體亮相,向香港市場保證:亞視不愁沒有「大水喉」,有共產黨背景後台,自然有花不完的錢,所以曾宣稱二十年內,將亞視打造為「中國CNN」。

亞視在一九九七年之後的種種變化,確實是香港特區中國化的縮影。只剩一個台徽、台名,跟香港有一點帳面的關係,其他種種如《春晚》之類,或像《感動香港》之類,是大陸中央台《感動中國》的抄襲—感動來感動去,榮獲邀請出任《感動香港》得獎人者,從來沒有在香港社會引起任何影響。《感動香港》舉行時,觀眾看到的是一幫親中愛國小圈子面善的政客。

香港許多觀眾,還是記得「亞視」的前身,也就是英國和澳洲外資擁有時「麗的電視」。六十年代末期,麗的由英資擁有,香港電視文化剛起步,麗的有《大戰天魔》、《大頭仔》,還有兒童節目《小小樂園》。《小小樂園》的主持人趙淑貞,每次節目結束,都拿一塊梳妝鏡,唸唸有詞:「魔鏡魔鏡魔鏡,小小樂園魔鏡,請你話俾我知,小朋友玩得開唔開心……」

當年《小小樂園》的香港兒童觀眾或許開心,但今日亞視的投資者一一宣布,他們玩得不開心。因為花錢玩亞視是一項政治投資。「國家」在上,丟一個眼色,愛國愛港的商人要自動「識做」。然而亞視是一個無底黑洞。愛國商人,一面把一捆捆鈔票往裏扔,一面等待祖國在大陸給他另一些市場甜頭,以便彌補損失,等了二三十年,祖國有時會補償,但有時不會。

像最近幾年,高層權力鬥爭,刀光劍影,你死我活,派系之間移形換影,祖國有其他更優先操心的事,亞視的金主在香港不斷浪費鈔票,祖國就沒有時間理得上了。

麗的時代確實有不少好節目,一度有幾個季節,麗的偵探驚慄劇集做得比TVB好:《女媧行動》、《天使危機》、《大昏迷》,都有很強烈的懸疑,有日本推理電影之風。那時二十集成一齣,剛出一個月。劉志榮、朱江、張翼、梁小龍,都一一在麗的熒幕賣力演出。

《浴血太平山》講三十年代舊香港。《人在江湖》背景五六十年代,復出的江漢與邵氏中生陳觀泰左右合璧,演一對在九龍發的龍兄虎弟,當時的女主角是李影。因為那時叫麗的,資金是外國勢力,其時一切正常,因為外國勢力懂得如何公正而專業地經營一家電視台。

做電視要認真,不是為了自己在大陸的利益,大氣電波屬於公眾,不可以這樣自私。但中國人的本性,是極度自私的,英資時代的麗的電視,不是做給當時的英國首相麥美倫、威爾遜等看的,麗的英資老闆,沒有政治宣傳任務,以後在英國得到一塊地皮獎賞。麗的時代的行政人員如高亮、宗燦枝、黃錫照,從未走出來舉牌扭腰跳舞,大叫「麗的有前途,殖民地有希望」。回頭一看走過的路,便知今日特區香港這條通向是死路。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