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正常情況下有三十二顆恆齒,一旦牙齒缺失怎麼辦?除了影響咀嚼食物外,日常咬字發音也會含糊不清,甚至不能令面部保持正常形態,因為牙齒缺失愈多,唇頰部位失去支持會更顯蒼老;傳統方法用活動假牙或固定牙橋替代,但很多人認為植牙(種牙)是首選,到底種牙和傳統假牙有什麼分別?是否一勞永逸終身保用?種牙會不會有風險?長期病患是否不能種牙?牙科醫生霍達川為大家解釋和分析。
傳統假牙是做牙橋和活動假牙,牙橋需要修整牙齒形狀才能嵌在牙上,活動假牙就要用剩下的牙齒,或口腔黏膜和肌肉作承托,才能提供假牙的穩定性,相比之下種牙最大的不同,是靠本身的牙槽骨支撐種植體,對隔離牙齒影響較小,不過種牙需要進行小手術,傳統假牙卻不需要手術。
大部分情況下,不論傳統假牙或種牙,都能令患者的嘴嚼功能,咬字發音和生活需求,得到明顯的改善,至於那一種更好,視乎剩下的牙齒數量,以及分佈情況而定,更重要的是個人需要,以冼師傅為例從事演藝工作,需要咬字非常清晰,如果活動牙托不能滿足需求,可考慮牙橋或種牙,所以個人口腔狀況和需要才是關鍵。
很多人認為愈貴愈好,是擔心便宜會不耐用,事實上在物料選擇方面,主要因應口腔需要及種牙的位置,以種前牙為例,有透明度外觀看上去更理想,相反種後牙的話,就需要更堅固的物料,咬東西時才不容易爆裂,所以價錢並非選擇標準。
假牙一開始多數比較貼服,用久後牙骨的確可能會有收縮情況,所以部分人會覺得愈戴愈鬆,至於活動牙托尤其下顎,視乎顎骨形狀、牙骨質量以及剩餘牙齒的分佈形態,有時候未必容易為活動牙托提供所需的固定性,所以會令患者比較難適應。
要視乎流失牙齒的數量和分佈而定,如果流失的牙齒數量少,不論牙橋、活動牙托或種牙,大部分都會有滿意的效果,相反流失的牙愈多,對咬合和說話的影響就會較大,尤其下顎全副活動牙托的話,有機會出現較難適應的情況,影響可能會較為明顯。
不一定,要視乎病情是否受控,以糖尿病為例,病情不受控就不適合種牙,另外有牙周病或蛀牙,沒有處理好也不適合種牙,還有一種較常見是骨質疏鬆,並正接受骨質疏鬆針劑注射,種牙可能會有骨枯的風險,所以是否適合種牙,需要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判斷。
種牙是一個小手術,所以會有一定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手術後傷口會出現紅腫熱痛,麻醉藥過後可能會有點不適,其他較常見風險,則是影響上顎鼻竇或下顎顎骨神經線,不過這些風險都可以透過術前檢查避免,在有仔細術前檢查的前提下,普遍來說種牙是相對安全的手術。
很多人以為種牙可以一勞永逸,我經常和患者解釋,自己長出來的牙齒都會有問題,更何況是人造外來物料,一般十年內的成功率都很高,十年以上可能開始出現一些配件問題,例如瓷面會崩裂,接駁螺絲鬆脫等,這些都可以調整不是大問題。
最大問題反而是日常護理,如果沒有做好口腔清潔,種牙一樣會有類似真牙的牙周病的情況,我們稱為種植體周圍炎,就是種牙附近的組織發炎,尤其出現在有糖尿病或吸煙的患者身上,病情不受控的話,更會增加種牙鬆脫的風險。
除了種牙物料外,如果流失的牙太多,需要同時種幾顆牙,就會令人有費用昂貴的感覺,所以我們經常提醒患者,與其擔心牙齒鬆脫後鑲牙的費用,不如好好保護剩下來的牙齒,有蛀牙、牙周病要及早處理,並學會如何清潔牙齒做好口腔護理。
醫生簡介
霍達川-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牙周病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大學牙醫學士,香港大學牙醫碩士(牙周病學),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牙周治療科院員,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牙科學系院員,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牙科學系院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