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蕭紫筠憶亡母:刻薄自己闊佬別人 親友合唱《熱帶情歌》送別琴姐

本地
2021.01.29
撰文:徐雲攝影:鍾漢平、洪志富

琴姐李香琴揮別七彩人生與大家告別!一月四號琴姐離世,享年八十八歲,二十五號在世界殯儀館舉行喪禮,二十六號大殮儀式後,黃百鳴、高志森、羅家英、苗僑偉、阮兆輝、李龍、伍永熙及盧世昌八位嘉賓扶靈,靈柩奉移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進行火化儀式前,安德尊講述琴姐生前點滴,說她提攜疼惜後輩,喜歡熱鬧,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過悲傷,他提議大家合唱琴姐最愛的一曲《熱帶情歌》作告別,此乃琴姐登台走埠必唱之曲,經常與好拍檔譚炳文合唱,安德尊用手機播出琴姐與炳門的版本領唱,紫筠也站在眾人前面揚手與大夥合唱,然後隨歌聲走向母親的靈柩,俯身攬着,盡顯依依不捨之情。

蕭紫筠臨別依依,俯身攬著母親靈柩作最後道別。
蕭紫筠臨別依依,俯身攬著母親靈柩作最後道別。

追思會上蕭紫筠表示母親離開後,已經回到天家,在那裏只有平安、喜樂、祥和,沒有憂愁和病痛,「琴姐在天家重遇至親和一班老友記,她生前永遠為別人着想,永遠為別人祝福,所以大家要好好生活,不要令她掛心,在疫情嚴峻的時刻,大家到來參加琴姐的告別禮,表達對她的思念之情,這份心意我和家人都非常感激。」

靈堂以琴姐最愛的玫瑰花佈置,高貴清雅盡顯家人的心思。
靈堂以琴姐最愛的玫瑰花佈置,高貴清雅盡顯家人的心思。

琴姐待人處事的作風,得到圈中後輩的稱頌,蕭紫筠坦言,母親一生事事為人設想,六十年代一個離婚婦人,帶着女兒還要擔起一頭家,為生計有戲必接,捱盡辛酸,後來環境好一些有了餘錢,但依然不捨得花錢在自己身上,「琴姐有件趣事,被一班好姊妹笑了很多年,當時她和大家逛百貨公司,看到一個手袋愛不釋手,當時絕對有能力買下來,但她看了又看不捨得,過了幾天忍不住又去百貨公司,把心儀手袋拿起又放下,試了又試最後卻空手離開,隔了幾天第三次去到,看完還是捨不得買,她就是這樣,刻薄自己卻闊佬別人。」

琴姐一九五0年在越南登台時誕下女兒
琴姐一九五0年在越南登台時誕下女兒

她還透露琴姐手袋中,常年裝着大疊利市,見到朋友知道對方快生日,送利市祝身體健康、快高長大,聽到對方找到新工作,送利市祝工作順利、步步高陞,琴姐總有各種令人聽了舒服的理由,將手袋中的利市送出,「琴姐最後的五年,像小朋友一樣需要人照顧,我大部分時間和她一齊,忽略了對老公的照顧,我很感激老公傅蔭鎈醫生,他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經濟支柱,琴姐雖然是一個很乖的小朋友,但小朋友總有扭計、不聽話和撒嬌的時候,傅醫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流露一絲不耐煩,他對琴姐像對我一樣呵護備至,所以我很想趁這個機會,公開感謝他對我的支持和愛護。」

蕭紫筠感謝大家到靈堂送別琴姐
蕭紫筠感謝大家到靈堂送別琴姐

汪明荃和余子明先後在追思會上,憶述琴姐生前點滴;蕭紫筠有感母親與粵劇界的深厚感情,喪禮前決定將帛金捐給八和會館,希望戲行同業多封利市過年,汪明荃代表八和會館,感謝琴姐和家人的心意;阿姐第一次接觸粵劇,也是波叔和琴姐的安排,一九七八年他們邀《歡樂今宵》同事,為華光師傅誕演《六國大封相》,阿姐負責跳羅傘架,琴姐將自己漂亮的戲服借給阿姐,後來阿姐與林家聲演《天仙配》,琴姐作為戲行前輩,甘於做二幫花旦為阿姐撐場;幾年前阿姐在琴姐生日前後,與關菊英一齊上門探訪,當日見面琴姐不停叫「Liza」,阿姐說:「那天的琴姐精神很好,我們陪她唱《分飛燕》及《香夭》,雖然她咬字不是太清晰,有些歌詞也忘記了,但是跟我們一齊唱,依然唱得有板有眼,那天,坦白說,我不是太肯定,琴姐到底記不記得我?但我肯定不會忘記她,這位曾經在演藝路上,幫助我並值得我學習和尊重的前輩,能夠與她合作和共事,是我的榮幸。」

羅家英為琴姐扶靈,汪明荃感謝琴姐對八和會館的支持。
羅家英為琴姐扶靈,汪明荃感謝琴姐對八和會館的支持。

余子明透露琴姐很照顧人,有求必應從來不會令人難堪。當年有個女孩家境清貧,考到外國大學,家人沒有能力供讀,有人介紹女孩的爸爸向琴姐求助,雖然雙方素不相識,但琴姐二話不說出錢供對方讀書,在當時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子明哥說:「琴姐很少托手踭,情願自己辛苦也不會難為人,有段時間聽說她拍劇身兼幾組戲很辛苦,當時曾經勸她不要捱壞身體,琴姐卻說不想順得哥情失嫂意,醒她千萬小心不要跌倒,結果她還是跌傷了,琴姐就是這樣,自己辛苦無所謂,卻不想令人辛苦。」

余子明和太馮素雲、女兒天欣到靈堂致祭,太太低調避開鏡頭。
余子明和太馮素雲、女兒天欣到靈堂致祭,太太低調避開鏡頭。

子明哥憶起琴姐生前總總不禁哽咽,他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數一、二、三後,大家在心中叫三聲「琴姐」,希望琴姐在天之靈,也能聽到大家的思念,一聲聲「琴姐」令不少來賓潸然淚下。

姜濤 MIRROR 聲夢傳奇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