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陶傑.摩星嶺上

陶傑:李菁的那個時代

娃娃影后李菁逝世,得年不足七十。李菁從影時年方十六歲,在成長與未成年之間。要有非常出色的美貌,這個年齡方得到大老闆邵逸夫的賞識,幾乎配角也不必做,一躍登就是女主角。香港五六十年代,大江南北佳麗匯聚,井莉是山東人,林黛是桂林人,樂蒂是上海人。皆得力於一九四九年,當中國電影工業如日中天,大陸政權易手,大批影人倉卒南來之便。

那時在底層窮家,美人胚子俯拾皆是。皆因為許多少女隨同父母南來,邵氏剛好得到清水灣片場,成為大陸影視難民寄生之所。井莉的爸爸井淼,李婷及其父李書唐都是父女一齊入邵氏,還同住在一家宿舍。如此人浮於事,競爭可想而知非常激烈。邵氏兄弟照顧了那許多人的衣食,殖民地政府又沒有津貼,必須戲拍出來就要賺錢,否則養不起編導演台前幕後,南來者這許多人。指控邵氏電影過分商業化、精確計算的人,不知道那個時代背景做老闆的苦衷。

林奕華:被浪費了的李菁
林奕華:大女明星交棒小女明星

在這方面,英國殖民地政府積極配合。因為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上海開辦天一公司,英國租界當局早已有交情。「做生不如做熟」,英國人知道共產黨積極滲透電影戲劇界,拉攏導演和演員參加「讀書會」,灌輸共產思想,然後教他們拍電影控訴資本主義制度。英國人對此極為防範,偏偏另一家上海電影公司永華又來到香港,被共產黨資金收購。五十年代初期,長城公司成立,英國人知道如果沒有制衡,香港的國語片遲早是共產黨勢力。

於是邵逸夫臨危由南洋趕來香港,英國人給他一幅背山面海的清水灣土地,與永華和長城等遙對。清水灣那邊時時要拍古裝,背景不可以有洋房建築物,英國人盡量遷就,致使今日新界東北一角絕無污染,港岸線仍是自然。即使建了科技大學,也在羣山後面露出一角,然而這個時候,邵氏早已經式微,轉攻電視界了。

李菁這一代,較為缺乏足夠的教育。中學不知尚畢業否,就進了大染缸。這個時候沒有父母嚴加教導是不行的。然而家教一旦太嚴,就變成了「星媽」,然後星媽希望女兒嫁入豪門。在那個時代這樣做也有苦衷。

李菁貌相宜古宜今,一雙大眼睛和杏臉,戴古裝頭套,巧笑倩兮,真是顧目令人消魂。至於時裝,著一套旗袍,更是風姿綽約。張徹是動作導演,捧紅狄龍的第一齣青年犯罪片《死角》,就用李菁配狄龍。到後來,喜劇片「老夫子」由王風導演,李菁演漫畫裏的陳小姐,不論面孔五官還是身材造型,皆與王澤筆下的人物一樣。

「邵氏之友」思憶故人 凌波為李菁感傷下淚

本來覓得富家人,可惜對方有家庭。但一切用一錢字可以打發,步入中年的李菁,如果懂得理財或有一兩個心智成熟一點的閨中密友,當必可安享晚年。邵逸夫對名下的女明星其實都不錯,李菁染上賭癖,時時向人借錢,邵先生也長期關照過一段日子,鑑於有人性格難移,邵老闆最後只有忍痛割愛。

眼看當日邵氏紅的幾位,歸宿各有不同。最慘就是邢慧,河北人,拍井上梅次的偵探片《遺產五億元》,移民美國之後神經失常,竟用斧頭劈死了母親,最後也鬱鬱而終。

進入娛樂圈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不只是 MeToo 的問題,種種的潛規則,最重要是男女演員心智是否成熟,書讀得夠不夠──這一點往往難求,因為讀飽了書就會做律師和 CEO,而且必須記得中國社會對戲子這一行的偏見。

李菁一度時時在跑馬地街頭,後來不知何故,搬到鰂漁涌,據說有周刊拍到租金出現紛爭。娛樂周刊做這些又是何苦?因為李菁已經是一名普通的香港婦人。然而,一無千日好,人性總是冷酷,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成名要趁早呵,但成名還要聰明,而且聰明還要勿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