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留守邵氏的親生女

專欄
2018.04.28
「玉女」零的突破,接下呂奇導演的《丹麥嬌娃》,夥拍宗華。

為什麼李菁的逝世不應只是一則舊聞?尤其,不應只是感傷一代女星昔日風光,老來窮途落魄。

因為,在芸芸邵氏女星之中,李菁曾經演出的電影質量和類型,最能看作邵氏影城在黃金歲月的橫切面。回顧李菁演過的五十部邵氏電影,可以看見民風的轉變,潮流的興替,以致女明星作為慾望投射,由新人到影后,但又不能完全獨當一面,那一紙長期合約帶來的,到底是保障,抑或束縛?是一片光明星途,還是一種賞味期限?

林奕華:李菁與三大導演

同期出道的邵氏女星,大多數並沒有為了幕前而放棄婚姻。李菁的例外,多少標誌着她與其他女星不同,在於她有必要駕馭「玉女」以外的女性角色。

1970 年是一眾青春女星面臨 To be or not to be 的十字路口,方盈在早兩年前已「嫁作商人婦」(那年代對女明星找到歸宿的最普遍形容),胡燕妮在翌年選擇了康威,秦萍、井莉作新娘也是在 1970 ,鄭佩佩遠嫁美國也是 1970 。邢慧腳步稍晚,但也只是等到 19730年便息影,結婚,並移民洛杉磯。

陶傑:李菁的那個時代
林奕華:兩男之間的李菁

留守邵氏的,就是在 1970 年後主要演出武俠片的凌波。還有 19730年步入教堂的何琍琍。所以,1970 年至 1972 年是大片廠仍手握三張王牌的「美麗夕陽」。代表作當然就是凌波演穆桂英,何琍琍反串楊文廣,李菁演楊八妹的《十四女英豪》(1972)。

在程剛的《秀才遇見兵》客串,演風騷女傭劉寡婦。

之後四年,即由 1973 到 1977 ,就是李菁幫公司當看門大將軍的時候。但 1972 年李翰祥回巢邵氏,風月片拍了一部又一部,愛將皆非邵氏明星,而是台灣來的胡錦、恬妮。楚原 1971 年加盟邵氏,1973 年拍《七十二家房客》起,井莉被標籤為他的「御用女主角」。至於張徹,1973 年始,他從刀劍片全面轉向拳腳功夫片,男主角陸續由新名字擔綱,花多眼亂到根本再也不需要作綠葉點綴的女主角。

在這種環境下,李菁成了再無「主旋律」—如黃梅調或武俠片—可依循的「新戲種試驗品」。零的突破,當然是接下兩部呂奇導演的《蕩女奇行》(1973)和《丹麥嬌娃》(1973)。然後是在兩部李翰祥的風月片《捉姦趣事》(1975)和《洞房艷史》(1976)中專責教人色授魂予。加上客串程剛的《秀才遇見兵》(1973),飾演風騷女傭劉寡婦,和在韓國導演申相玉執導的《艷女還魂》(1974)飾演艷女。「蕩」、「艷」、「嬌」,恍如把原先以「娃娃」戲路得人心的女演員,保送入電影裏的「成人世界」。那三年,李菁從 26 歲到 26 歲,同時跨過從淑女到熟女的門檻。

在韓國導演申相玉執導的《艷女還魂》飾演艷女

市場策略之外,這些電影也反映邵氏對待「女明星」價值的改變。

若用現在人所皆知的詞彙來說,李菁之於邵氏,就是「親生女」。旗下唯一的掌上明珠,似乎在物盡其用的同時,又只是見招拆招。艷情片之外,她又在諧趣片《雙星伴月》(1975)和《老夫子》(1976)兩度夥拍新加坡喜劇演員王沙(《雙星伴月》還有野峰)。另外,在《神化外母古惑妻》(1975)和《狐天狐地》(1976)中,她都是現代的狐仙。

 

連帶《娃娃夫人》(1972)和《女校春色》(1970)都是番書女,與兩次演出楚原的《朱門怨》(1974)和《新啼笑因緣》(1975)都是客串,若說李菁的人生沒有規劃,她在邵氏的電影生涯,卻留下了沒有預計的一些「好事成雙」。

在諧趣片《雙星伴月》夥拍新加坡喜劇演員王沙和野峰
在《娃娃夫人》夥拍凌雲,演番書女。

 

 

姜濤 陳卓賢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