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初何琍琍戲路是清麗為主,當時的電影風氣是文藝。隨着六十年代中後期邵氏走向娛樂至上,被栽培成當家花旦,何琍琍條件上佔的優勢,讓她可以既是演員,又是模特。
「時裝」人人能穿,但回眸香港電影在「摩登化」歷程上,粵語片的林鳳,國語片的何琍琍,堪稱帶領潮流的先驅。林鳳有「玉鳳時裝」,琍琍有「藝舍Act One」,自資經營時裝生意又當活招牌,就以二人名不虛傳。
一九七二年楚原開拍《愛奴》,主角鐵打是何琍琍,據說導演曾親自拿了劇本向演員和她的母親說項,當然因為「她」不是一般武俠片。劇情安排女主角被賣落火坑,儘管在那些無辜少女接受鴇母檢查品質的場面中琍琍被五花大綁,別人赤身露體,她只要死命不從。但在屈服之後的愛奴不只是青樓名妓,她更是以性和愛報復的女神。
琍琍的美艷,是《愛奴》定調、定型、定性的「鋼根」。她在這部戲的妝容,大不同於舊式的古裝美人。眉毛像剃去用畫的,眼睫毛特別長,既有日本藝妓的聯想,又像三十年代流行上海的面譜。琍琍又以愛奴的妝容,配搭男裝西裝打扮,出席宣傳和活動。雖說《愛奴》的設定與歷史無關,但五十年後的今日來看,何琍琍的造型還是給了這部電影一個時間的標記:潮就是潮。
而「潮流」與楚原有的亦是不解緣。
當中一個扣子,是依達。
早在粵語片時期,楚原的青春氣息,便是拜與依達投緣所賜。他最早所搬上銀幕的流行小說(不是電台廣播劇),該是梁荔玲原著的《我愛紫蘿蘭》(一九六六),兩年後,打開了他和依達持續由《冬戀》(一九六八)到《小樓殘夢》(一九七九)的「合作十年」。
依達的小說拍成電影,始於粵語片《一后三王》(一九六三),第二部便是國語片《情天長恨》(一九六四),女主角林翠出人意表演出和男主角「過夜」的職業女郎。之後是《夜半的鬼影》(一九六六),第四部《垂死的天鵝》(一九六七)正式深入人心,女主角秦萍和「絕症」題材,都是我輩的文藝(片)入門磚。翌年的《冬戀》和《藍色酒店》確立依達在粵語片世界的名牌,再下來已是國泰的時代經典《蒙妮坦日記》。
《愛奴》的編劇是邱剛健,劇本在楚原加盟邵氏前大抵已經誕生。但當中「歡場女子」的「雙面人」角色,是依達,也是楚原的「情意結」。何琍琍與楚原的兩度合作,活現了「小姐們」的悲歡離合。《舞衣》(一九七四)原著是三個舞女的故事,改編後是歌女、空中小姐和舞小姐。何琍琍分到歌女白眉,她也為白眉燙了新的「雞窩頭」,面上化了屬於她的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