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有」和「沒有」有一個新的體會,又發覺「有」和「沒有」中間有一個奇妙的中間點……是一種剛剛好的美好。
像買鞋子,試了無數對可以把你雙腳穿得漂亮又修長的高跟鞋,也有幾年每天也只穿那雙樸實的白波鞋。然後,你發現還是那雙芭蕾舞平底鞋最舒服、那略為尖頭的設計是最合你氣質的。
像挑袋子,讀書時,每天都揹着一個用得有點骯髒又有點殘的平實背包;長大後,因為工作賺到一點錢,便辛苦把薪水儲起,買了幾個心儀的名牌包包。再過幾年,你發現名牌包包也裝不下太多東西,背包卻有點太隨便,結果你選擇每一天都揹着那個everyday bag—從阿姆斯特丹二手市場找到,型格又輕身的黑皮Tote Bag。
像買化妝品,的確那盤十二色、十八色、三十六色的眼影盒很美,可是那些藍色綠色紫色永遠也用不了,塗在眼蓋上的只是那一兩款顏色。直到有一天,看着鏡子,發覺自己原來不塗眼影比較漂亮;不過,也發覺了眉毛必須每天畫,索性有天去做了半永久眉毛,「一了百了」。
像買衣服,曾經大衣櫃中充滿着再也塞不下的衣服;也試過積極斷捨離,清理衣櫃,甚至只剩下幾件上衣、兩條褲子、一件大衣。是,這樣「極簡」的確可以生活,也可以穿得型格,但身為熱愛時尚的女生,也會有感覺沉悶的時候……最後,下點功夫去找最耐穿又環保的衣服,無論是二手時裝店、出口店,還是注重可持續時尚的大品牌,也成為了日常選購衣物的好地方。
像健身,曾經為了保持身材,每天早上六點去跑步,又減少碳水化合物、糖分攝取;也試過餓得太久大爆發,一次過把整包家庭裝薯片,半夜時狂向嘴裏塞,結果隔天早上水腫又喉嚨痛。最後,覺得計着卡路里的人生太過悲慘,太過放縱又反會令身體受罪—還是「不餓時不吃」,但「想吃時就別想太多」的飲食原則最好。
像社交,年紀小時,希望身邊每一個人也喜歡自己,努力去成為大眾眼中的開心果,認為身邊圍着愈多朋友、圈子愈大便愈代表自己受歡迎。幾年前,看法一百八十度轉變,害怕着大夥兒的聚會,寧願一個人躲在家,逃避着各種不必要的社交……可是,意想不到的二○二○年,卻讓我學到:原來我期待着與三五知己聚會的時間,原來我很珍惜能與伴侶、家人在一起的機會,原來可以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能互相分享生活靈感會帶給我很大的快樂。
當然,到最後,假若只剩下一雙白球鞋、甚至是怎樣的鞋子也不會太介意,因為你已經明白了一個小道理:「無所謂的在乎」。可以擁有、也可以不擁有,可以很美、也可以很簡單,沒有太多或太少,也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安心、安住在每一個選擇,就是我這個「三十而立」之年的新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