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讀者問:你的生活品味是怎樣煉(養)成的?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電影的小助理美術指導。
那時候,我看着美術指導的銳利眼睛,把畫面上的大小細節也一覽無遺,追求完美;我心中暗暗佩服,同時地也為自己的不足而失落。
「品味這回事,靠多看,多做,多練習。」一位攝影師跟我說。
一言驚醒夢中人─我一直以為品味是天生的,卻沒有留意練習的重要性。是啊,神童有多厲害也好,不努力練習也是沒有價值啊。從此,我養下好幾個「培養」品味的小習慣⋯⋯
第一,拍照、寫作,寫下自己的心情。
記錄路上有什麼可以啟發到你的,拍下它,可以的話把這些照片也上傳Instagram。你會發現很快便有一整個記錄。別覺得那是日常的瑣事而已:「我拍的都是自己的雙腳、喝了的咖啡、看到的天空而已,沒什麼好看又具啟發性的啊⋯⋯」
先不要小看自己,也不用想像這與其他人的生活有什麼差別,很多時候,其實也是一樣的事情。但看電影看到的一句短句、還是散文上的一小段文字,也是值得記下的,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回首,那會給你帶來怎麼樣的啟發。我記得初初開始玩Instagram時,我也只是當它為一本digital的visual diary。當然,喜歡質感的話,也可以拍些即影即有和寫下在小本子上。
接着,就是找出自己喜歡的東西。
喜歡村上春樹的文字?喜歡法國電影?喜歡台灣文化?找到喜歡的,就多多看、多多研究一下。喜歡那個導演的電影,那就看看他的其他作品。喜歡某位女生的穿衣風格?也可以多看有什麼讓她成為那樣特別的人。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吸收愈多不同的知識,眼界愈大,更能找出什麼是喜歡、什麼是不喜歡;慢慢的,你就有了個人的風格,靈感來源也多起來了。
最後,「Be Hungry」。
要有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首先要抱持好奇的心,要開放自己去看不同的東西。世界在變,每天也有不同的新事物。每一處也有不同的靈感。知識,是永遠也不會足夠的。像我練習瑜伽好幾年,最近到了峇里認真進修,才發覺之前的自己只學到表面的知識。學習,永遠讓人感到滿足。
也許,你會這樣想:
「好了,我不是做創作的,每日就刻板地上班下班,哪需要什麼品味、靈感。」
所謂的創作,其實一點也不遙遠,而是在你生活的每個部分。衣食住行都可以是你的畫布,到底要怎樣穿出自己的最美一面,要如何吃到身體的最佳需要;在家裏要感覺怎樣,在街上要感受什麼,靈感往往給你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