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重啟世巡 明年香港站  楊千嬅經歷低潮學識消化

亞洲
2023.06.16
撰文:齊森

楊千嬅相隔四年重啟世界巡迴演唱會,全新製作《MY TREE OF LIVE》一連兩場首站在廣州展開後,本周第二站於廈門舉行。
一向有畏高的千嬅,開場時由二十多尺高空出場,原本她非常擔心,在綵排時卻意外發現,竟然克服了多年畏高。千嬅說這四年間經歷了很多,自己亦改變了,現在懂得把低潮消化,亦學懂把眼淚控制。

四年前的巡迴首站同樣在廣州,今次除了場內兩萬多觀眾外,場外亦被兩萬多「核心外圍」觀眾包圍,有廣州網友發圖指,這兩晚半個廣州都圍着「楊千嬅」,非常誇張。

當晚千嬅出場時,站在三層樓高的吊台現身,在高空獻唱《飛女正傳》。以往千嬅的演唱會,甚少有吊高環節,原因是她一向有畏高,千嬅說︰「我記得有一年跨年騷要吊高出場,那次真的很驚,腳都軟,但其實今次仲高,有二十多尺高,幸好搭了一比一的舞台綵排,升高的一刻竟然發現自己不再畏高,可能近年愛上滑雪,坐纜車上山的時候不知不覺克服了,而且今次自己的參與度很高,我諗有賣重保險啩!哈哈!」

演唱會其中一part,千嬅一展小時候練過的芭蕾舞。
演唱會其中一part,千嬅一展小時候練過的芭蕾舞。

今次巡迴的歌單,千嬅加了不少經典歌曲,包括《烈女》、《少女的祈禱》和《可惜我是水瓶座》等,連整個舞台製作都重新打造,千嬅說︰「四年前和四年後在同一個舞台開始,其實好夢幻,滿足感好大。這四年好多轉變,人生豐富了,再唱的心態都不同,曾經要停下來,亦有很多原因不能再向前行,趁住這些時間去練習不同的演出技巧,提升唱歌技巧,製作上都有參考上次的不足,內容準備了很久,今次想更細膩,希望把整個演唱會的製作提升。」

今次演唱會的服飾都重新再造,雖在同一個舞台,但與四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
今次演唱會的服飾都重新再造,雖在同一個舞台,但與四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

今次演唱會名為《MY TREE OF LIVE》,千嬅解釋︰「中間想過很多不同的名稱,最後都選擇了用大樹作比喻,每個人出生都像一棵種子,有些生長在大平路、有些生在懸崖峭壁,但我相信只要有一線光、一滴水,都可以產生光合作用,可以重生。人生太多困難了,要把這些轉化成養分,這幾年學會了很多,可能在任何年齡階層的朋友都會遇到,好值得和大家分享,自己經過低潮的時候,如何消化呢?只要有根,仍然可以生存,還有機會的。」

千嬅說自己繼續開騷的原因,「希望未聽過『楊千嬅』歌曲的樂迷,可以當新歌聽,以前的歌迷又可以重聚,這是現階段最想做的事,趁自己還有力氣唱,可能過多幾年體力不能再應付,計劃趕不上變化,想做就做。」

相隔四年重啟世巡,千嬅說香港站已在計劃中。
相隔四年重啟世巡,千嬅說香港站已在計劃中。

四年後,千嬅以為自己會在台上「爆喊」,最後卻很冷靜,「我以為會有好多說話跟大家講,或者一開場就喊,大家都好擔心我哭崩舞台,哈哈!我竟然忍得住冇喊,上到台我想好好珍惜唱每一首歌的時間,不過,其實我在綵排時已經喊咗一次,把所有眼淚喊晒先,人長大了學識控制情緒和眼淚。」在綵排時,發生一個小意外,「我平時唱歌拿咪好少換手,綵排時竟然扭親隻手,點解整親呢?我要試舞台服裝,除褲時有點緊張,又趕時間,點知隻手指公就卡住隻襪,拉親條筋,痛到屈唔到。」工作人員馬上在當地請了一位跌打師傅「急救」,千嬅才可以順利拿到咪高峰上台。

開騷前一日手指公「拗柴」,馬上call跌打師傅急救。
開騷前一日手指公「拗柴」,馬上call跌打師傅急救。

千嬅在台上自爆早前「中招」,笑稱記憶力愈來愈差,「加上我已經是有些年輪的人,記憶力更差,開騷經常都多謝漏咗邊個邊個,今次有七十位親朋好友來捧場,我個仔唔俾我提佢,但我都要多謝佢,他這個年紀開始懂事,很喜歡跟人談話。我為這次演唱會花很多時間籌備,在媽媽的崗位少了時間,我知道他不情願,但都讓我去,好少有阿媽多謝個仔,但我要感謝佢俾咗我好多動力和鼓勵。」

千嬅笑言在夏天開騷,她和舞蹈員都會愈來愈瘦,所以不需要刻意減肥。
千嬅笑言在夏天開騷,她和舞蹈員都會愈來愈瘦,所以不需要刻意減肥。

今次重啟世界巡迴演唱會,繼廣州、廈門後,還有深圳、肇慶、上海、南寧、惠州、汕頭、武漢、重慶、珠海、美加和馬來西亞等地,起碼巡迴兩年時間。問到千嬅,兒子Torres會否站站相隨?她說:「放假就可能跟,他貪玩睇一兩次就OK,我唔信佢睇到第十次仲咁興奮,會開始見到佢玩手機㗎啦!」至於何時輪到香港站?千嬅透露已有計劃,她說希望明年見!

千嬅說現在的人生好簡單,希望每次在舞台跟歌迷一起慶祝,新歌《還有事情可慶祝》亦是她送給歌迷。
千嬅說現在的人生好簡單,希望每次在舞台跟歌迷一起慶祝,新歌《還有事情可慶祝》亦是她送給歌迷。
Wanna One 木村光希 朴寶劍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