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耗盡七年心血,成就首部自編自導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並入選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片中單是請動畫師繪畫,一分鐘就要五十萬人民幣,全片長一百二十五分鐘,繪畫費已經高達六千二百多萬人民幣,對於驚人的製作成本,他哈哈笑說:「你沒有聽說,楊凡賣一幅張大千的畫夠拍一部電影嗎?說笑啦!香港和電影是我一生的至愛,這套動畫灌注了我對香港和電影的愛,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部片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香港。」
楊凡透露,今年初威尼斯影展評委到香港,看過《繼園臺七號》已經非常關注,認為入選機會很高,官方正式公布時,他雖然高興,但並不意外,負責聲演的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馮德倫、姚煒、蔣雯麗、章小蕙等,都希望八月底可以抽時間一齊出席影展撐場,「很多人奇怪我拍動畫片,當初拿着劇本在香港和台灣向行內人探路,大家都勸我打消這個念頭,可是我不想放棄這個計劃。」
他認為動畫相比真人演出的電影,可以令觀眾有更廣、更多的想像空間,雖說是卡通片但貫徹了楊凡個人風格,以香港動盪的一九六七年為背景,圍繞一對母女與英文補習老師兼大學生,三人之間愛恨交織的不倫激情,當初他沒有想過找好朋友聲演,反而是張艾嘉收到消息,主動打電話問他要不要幫忙?「當時剛好進行配音製作,有一場戲中戲,需要一個女明星講一句對白,我靈機一觸,就請張艾嘉幫忙配一句對白,她答應幫我配這句對白,事後我感覺她的聲音好像有點失落,後來再考慮清楚,覺得張艾嘉的聲音,正是片中媽媽的適合人選,因為這對母女是從台灣漂泊到香港。」
楊凡發掘吳彥祖拍《美少年之戀》,有一晚他正在想吳彥祖在美國,沒有機會為他聲演這部戲,第二天竟然收到對方電話,表示剛回到香港想和他聚一聚,結果這部戲還是少不了吳彥祖,他指這批明星好友是名副其實的「聲演」,因為收音時,每個演員根據劇本演自己的角色,然後將演出時的片,交由動畫師根據表情和動作繪成動畫。
繼園街至今仍是北角旺中帶靜的一隅,他解釋當初構思時,因為北角有「小上海」之稱,早年很多從中國來的文化人,都曾住在繼園街附近,《繼園臺七號》的故事,是他將之前寫的《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及《金屋淚》三個短篇故事,重新改編而成;至於一九六七的背景,同樣對他具有深刻意義,「當時我還是高中生,在聖保羅男女校讀書,每天上學都會經過舊時的港督府,很多示威人羣聚集,牆上貼滿了大字報,對少年人來說是很大的衝擊,六九年我去了美國和歐洲,再回到香港已經是青年,那個時代經歷的變遷對我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