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和,有「香港首席鐵人」封號,「首席」示意他在三項鐵人運動的成績,曾經代表香港參加全運會、亞運會及奧運會,八年前宣布退役,現在回歸體育學院是新任「精英訓練科技助理總監」,多了一個哲學博士身份,學成歸來幫助香港運動員的發展。
今年八月,李致和獲聘後到體育學院上任,「我現在主要做行政工作,因為新增設的職位要和很多部門溝通,有時候連續開幾個會,開到頭昏腦脹,就會到樓下踩單車或做運動,運動後思考和注意力都會更集中。」當年他第一次參加三項鐵人比賽,就是在體育學院進行,那時候是參加「三項小鐵人」賽事,從小學游泳,中三那年朋友仔邀他參加三項鐵人運動,初次參賽已經得獎,令他對這項運動興趣大增,不到一年時間,憑優異成績獲賞識加入港隊受訓,「這項運動好像是為我而設,游泳是我的興趣和專長,後來被單車的速度感吸引,再加上我很喜歡跑步,感覺全身像充滿了爆炸力和耐力,不斷在自我挑戰,所以做運動員很充實,不斷在為目標努力。」
李致和這個名字,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運動員,運動員的艱苦訓練對他起了正面及積極的影響,「有一次在高原地區接受訓練,教練定下一連串體能訓練計劃,我記得做到一半,已經辛苦到兩腿抽筋,當時並沒有完成訓練目標,可是參加比賽卻創出自己的最佳成績,那次經驗我一直記在心裏,每次遇到過不了的難關,就會提醒自己不要退縮,也不能放棄,任何成果都需要代價,有時候代價愈高成果可能愈大。」
八年前他宣布退役,正式結束職業運動員生涯,一個三十四歲的男人,人生最重要的「黃金十五年」,在為登上頒獎台的榮耀打拚,可是摘掉運動員光環,面對未來的卻是徬徨、迷茫、失落和挫敗,曾經被媒體形容為「運動員的退役哀歌」,回想當年他笑着說:「是有一段時間很難適應,當時將自己面對的困難,向前輩、朋友傾訴和請教,幸好朋友介紹我到一間很有規模的單車舖任職,總算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一年後有機會重回母校中文大學,擔任體育運動科學系的助理講師,做了兩年助理講師正式成為講師,武術運動員劉紫康、跨欄運動員呂麗瑤等都是他的學生,在為人師表的過程中決定攻讀博士課程,「如果你問我運動員的訓練辛苦,還是讀博士辛苦?我覺得雖然兩者同樣辛苦,但當中有很多樂趣和共同點,運動員除了體力方面的訓練,細節也非常重要,比賽前飲食、心理狀態都會影響賽果,我的論文要做很多實驗搜集數據,過程中要非常細心,不夠謹慎在細節位有錯漏,很可能影響整個結果,幸好導師是我的上司王香生教授,他的指導對我有很大幫助,臨完成前反而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現在他希望引進更多新科技,支援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盡最大努力為香港培養更多精英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