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令人又愛又恨的夏日,享受陽光與海灘之時又怕收藏了一整個冬天的粗糙肌膚暴露人前,因此不少人都會選擇磨砂令肌膚回復光滑,然而你又有沒有想過那些磨砂膠粒最後身處何地?答案可能是你的肚子裏。除了慢性損害我們的身體,有毒膠粒更對海洋生態造成極大污染;作為地球的一份子,今年不如試試我們為你搜羅的天然磨砂產品,為身體及地球「走塑」?
https://www.instagram.com/p/Bu60kpFne5B/?utm_source=ig_embed
使用微膠珠 = 慢性「吸毒」?
大部分磨砂產品都使用不能被溶解的微膠珠(microbeads),同時未必能被污水處理系統有效過濾,微膠珠更具有吸附環境污染物的特性,被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進食後有機會將污染物累積於體內,繼而進入食物鏈,最終我們便會把有毒膠粒吃進肚子裏。其實現時不少國家已立法限制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使用微膠珠,連企業龍頭如聯合利華、高露潔及P&G等都紛紛加入減「膠」行列,改用天然可分解的物料代替。
KNOW WHAT YOUR SKIN EAT
減廢自然要從源頭做起,亦即是我們要先了解自己所用的產品成分,不少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如身體磨砂膏、磨砂潔面乳、唇膏及牙膏等都是微膠珠的主要源頭;根據綠色和平的研究顯示,香港每年流入海洋的微膠珠重量相當於一百一十一架雙層巴士!可想而知我們使用的產品有幾「膠」。但我們始終不是成分專家,未必看得懂產品含膠與否,但不用擔心,早前國際認可機構Beat the Microbead就設計了一款同名手提電話app,讓消費者可以透過掃描產品上的條碼檢查成分中是否含有微膠珠,程式會以顏色標記顯示該產品的微膠珠含量,每次購物前先檢查一下,相信便能隔絕大部分含膠產品。然而某些包裝未必印有條碼,此時便需要查看成分標籤,若含有「polyethylene」(PE)、「polypropylene」(PP)、「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Nylon」(PA)等物質,就表示該產品含有微膠珠。
微膠珠沒有的大自然養分
毒膠看似避無可避,其實現時不少品牌都以天然磨砂粒子取代微膠珠,同樣有效去角質之餘,天然材料更能夠為肌膚補充營養。最常見的天然磨砂粒子包括海鹽、砂糖、蔗糖,甚或堅果外殼等,材料的粒子粗幼及帶來的功效又截然不同,因此購買產品時可以針對不同身體部位的需要來選擇,由此可見天然磨砂比起單一的微膠珠蘊含更多變化,更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