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Made in Hong Kong”的美容品牌,腦海浮現的不外乎是手工皂和精油類的DIY式小店,香港美妝彷彿與有規模的品牌沾不上邊,然而當踏進factiv位於科學園的實驗室,眼見配方師拿著精密的儀器研究、與一瓶瓶的微藻打交道,就知道這班九十後的小伙子正在一步步地前進,嘗試把香港護膚品牌捧上大雅之堂。
沒有實體店,依賴網上商店,要認識factiv一般有兩個途徑,要不朋友介紹,要不在Instagram掃到他們的護膚小知識帖文。有人說他們的營銷方向做得到位,戳中受眾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以簡單的語言解釋深奧難明的科學知識,但今趟與一眾創辦人和配方師聊天後,就知道他們從沒有視這些為商業策略,而是由衷地希望香港人可以擁有更好的肌膚和知識。
產品名字不用天花龍鳳
圖文並茂的護膚知識帖子不過是個載體,重點在於把基於科學實證的護膚品推廣開去,創辦人之一的Ronald直言:「我希望香港人可以更有內涵。比起盲目地、不問原由地購買我們的產品,我寧可你了解後覺得真的不合適而不購買。」拿起factiv的產品,包裝上印著一堆看似難深的符號,這是把科研普及的第一步;命名系統統一了全部產品的名稱,直接使用活性成分其中三個英文字母,後面的數字表示成分的濃度,同時配上QR Code,一嘟就可以查閱成分的功效和運作原理和配方師備註。以非常受歡迎的補濕精華HYA3 with Panthenol為例,HYA指Hyaluronic Acid,3指它含3% 四種不同分子大小透明質酸和治本保濕成分Panthenol,它的特別之處在於使用後不會與化妝品「打架」,避免了起「擦子膠碎」和妝容不貼合的問題,有別於坊間其他透明質酸產品。另一位創辦人Marco認為,護膚品名字不用天花龍鳳:「我們的產品直接不改名,好用的產品自然會stand out,當初也會害怕顧客對於生硬的化學知識會有learning curve,但教育大家就是我們的責任。」
的確,對於應用生物學系出身的他們而言,要理解科研原理不過是手板眼見工夫,當日Marco在實驗室拿起一瓶微藻,比着手解釋道:「特定情況下的微藻會產生色素,可以止癢,能幫助濕疹皮膚。有研究指出,香港人、亞洲人的皮膚比外國人薄,較容易出現敏感,加上氣候的問題,很多歐美產品都未必適合香港人。」
就算世界無童話
「『五天逆轉DNA、一用年輕十年』,說來動聽,但我們深信“No Fairy Tales”,就如我們早前的廣告其中一句說道:『面對事實,我們未必這麼容易接受』,但護膚就是從來沒有童話,唯有事實與效果,才能讓人信服。」不少大牌會請來美若天仙的明星拍攝廣告作招徠,但有圖未必有真相,護膚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科學實證。factiv,是fact和effective的合成詞,三年前他們憑著這條公式創立 ,鼓勵消費者求知、求真,這個初衷至今依然未變。
品牌以科學為本定調,研發和生產都堅持在香港進行,無他,只因為創辦人是香港人:「基於歷史原因,香港人習慣使用外國輸入的產品,日韓歐美也有,但本地的就少之有少。『香港製造』字面上指產品的製作過程位於香港,但對我們來說卻是自身文化的發展;有別於日本和德國等地的匠人精神和精雕細琢,香港人很有效率、醒目,擅張配合自動化生產,用最快的方法做好品質。雖然factiv的規模不大,研究進程可能較慢,但不等如我們做不到,香港的產品也是可以登上國際舞台的。」
在香港做品牌不容易,守住美容品牌更是舉步為艱,畢竟外來選擇實在太多,問起創業困難,Marco這樣說:「我們以護膚品為載體,希望做到科學普及化(democratise science)。要進步就一定要走出舒適圈,這難免帶來自我質疑,質疑客戶群不多、年齡層不夠廣,但我們偏要改變消費的風氣。」Ronald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在做生意,是走鋼線:「原本的包裝成本上較便宜,但重新設計的100%可回收的速遞包裝很值得我們花心思,我知道我們的任性有時會帶來財政危機,但比起make money,我更想make value——我們相信自己可以為『香港』這兩個字創造價值。」掃一掃網上顧客對可持續包裝的反應,基本上是有讚冇彈,有些人會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事實證明有質素的品牌自會吸納有質素的消費者。這道鋼線,走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