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MINDS | 專訪鄧小巧、麥曦茵:關於同行,我想說的是
「同行」二字,知易行難,曾經做得到的,下一刻可能已然離你而去。在這個壓抑荒謬的時代,能夠真正做到與人同行,更加難能可貴。鄧小巧與麥曦茵,一個是創作歌手,一個是電影導演,各有擅長的創作,卻偏偏走在一起透過音樂和映像撫慰觀眾和聽眾的心靈。儘管傷口未至於立即癒合,卻也讓我們感覺到,她們的心,真正與我們同喜同悲。
「沒有人知道我們的目的地是何處,但至少我們曾一起經歷這些風景。」——麥曦茵
是次「二人同行」創作,小巧兼任新歌〈與人同行〉的主唱和填詞,麥導則負責拍攝MV,對歌迷和觀眾而言固然充滿新鮮感,對她們二人來說,卻是一場微妙的緣分。小巧形容為「一見如故」:「很多人都問我們促成合作的原因,其實說不上來,總覺得我們之間有着某種無以名狀的傷痛聯繫着彼此,才會如此投契。」麥導續說:「還記得談合作時,小巧對我很坦白地說了些很少在第一次見便講的事情,我亦將她傾瀉的信任全盤接收。」
甚至,在沒有事先溝通的情況下,二人的創作竟也莫名地同步:「曦茵為新歌設計的部分畫面,竟然與我從未公開過的初稿歌詞,在同一個位置完全契合。雖然各有各做,但自自然然便走到同一個方向去。這大概也是在創作上的意義,即使並非所有事情都平行一致,彼此卻有着相同的目標。」麥導笑言:「以前很少提起這個字,但今次合作提醒了我,不同的創作夥伴其實一直與我同行,發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同行就是互相療癒
〈與人同行〉這首歌,本身源於小巧二〇一八年一個名為「WhatsApp鄧小巧」的計畫:「當時純粹希望能夠跟歌迷一對一聊天,分享生活的點滴,誰知道他們跟我講了很多人生中的切膚之痛。很記得一個學生,在學校被人欺凌所以𠝹手,希望借肉體的傷痛轉移心靈上的傷痛。正因為這些無助和痛楚,才會有這首歌的出現。」
小巧借歌詞反映他們的經歷:「城內許多人滿身傷痕/仍獨自啞忍」、「天天渴望翻身卻被困」、「同伴對面突然沮喪/能活得輕鬆有幾個」;麥導第一次聽這首歌,便覺一字一句痛徹心扉:「不僅痛,更覺得城市中有很多人也分享相同的痛,在同一個空間苦苦生存着。」她為MV設計了四個擁有不同創傷後遺的人,將他們放在一個看似割裂、實則共通共存的空間中。小巧形容:「場景、燈光、美術設計是超現實的,但呈現的情感和傷痛,卻是真實的。」
在MV中,四位主角因為小巧的溫暖,能夠擺脫傷痛,繼續走他們的人生;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一定有人會主動給予我們理解和陪伴。歌裏其中一句「傷心請找慰問」,正是小巧想表達的重心:「訪問前我接到朋友電話,他一開口便說”I need a talk”。聽他訴苦的我在當下看似拉了他一把,其實他找人幫的舉動也是自救。當你承受不了傷痛,記得要發出求救信號。」儘管有些問題,只能由自己解決,但知道有人在旁總會更安心。小巧說:「同行重點不再解決問題,而在見證問題。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聆聽,對方便能由更多解決困難的力量。」而在麥導看來,同行更像一場分享勇氣的旅程:「就像跟朋友去看恐怖片,你會害怕,但當看到身邊的人比你更怕,你也會想辦法安慰他。在與人同行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呼喚着位置,時而守護別人,時而被人守護,只要我們分一半勇氣給對方,可能最後會夠用,捱得過去。」
創作連結社會 全因身處其中
同行分享勇氣,在現今社會中更顯重要。突如其來的壓迫、空間被蠶食,在下一刻來臨時,我們都可能是〈與人同行〉MV裏的任何一位主角,這首歌聽起來才別具切身意義。小巧坦言:「因為同活在這一個時代,我跟這個城市、跟不同人、跟音樂之間的關係,當中得到的感應是我出生以來最大的,某些情緒甚至別放大了很多倍——這是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時代,無論它孰好孰壞。」
身處其中,所做創作自然與這個社會、這個世代有所關聯,但這一切都是創作人自身感受的淬煉。麥導形容,她的創作累積自對生活的想法:「我們每日面對太多新聞和煩惱事情,幾乎是一種大型的集體創傷,像今年爆發的疫情,在歷史上便未曾出現過,也無法估計;前一條街發生多少大事件,後一條街卻像墮進異度空間般平靜。災難與寧靜之間,當中的未知和不安非常強烈,很多人每日都在想,不知自己過不過得了明天?我們身為創作人,在這個社會氣氛底下,理所當然更敏感,更能感受到觀眾需要和渴望的撫慰。」
「沒有人知道我們的目的地是何處,但至少我們曾一起經歷這些風景。」創作如是,歷史如是,人生亦如是。可幸一路有小巧和麥導的作品陪伴同行,也算不枉。
Art direction Jiff Chung
Written & styling by 添子
Photo by JOE POON(THE FUNDAMENTAL WORKSHOP)
Hair Wing Wong(鄧小巧)@carmencmakeup_hair(麥曦茵)
Makeup Leo Tam(鄧小巧)@carmencmakeup_hair(麥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