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甚認識Andy Warhol的人也可能看過那條黃色蕉的圖片被翻印在無數商品上,然而一個認識Andy Warhol的人也可能未看過以下這條短片:銀髮的Andy Warhol,穿著灰色西裝,瘦削的他木無表情地打開Burger King的白色紙袋,發出紙張觸碰的聲音,沙沙,沙沙,桌上還有一瓶亨氏番茄醬。
沒有字幕,沒有劇情,沒有剪接,五分鐘ASMR trigger場景,Andy Warhol吃完他的漢堡,抹嘴,靜默,他顯得有些焦躁,游離的眼光,又有些猶豫,他開始多了小動作,將用完的紙巾丟進Burger King白色紙袋裏,又發出紙張觸碰的聲音,沙沙,沙沙,然後他十指緊扣無言地望着鏡頭,足足dead air了四十秒,他才清清嗓子緩緩地吐出一句:「我名叫Andy Warhol,我剛吃完一個漢堡。」
我開始想像到一個立體的Andy Warhol,也明白生於1928年匹茲堡(Pittsburgh)的他為何能在短短的數十年,由無名之士成為扭轉藝術界的商業藝術家。他散發着叫人摸不着頭腦的高尚藝術味道,同時又浮游於極度商業化的創作邊緣。
普普藝術因為結合通俗文化和藝術,打破商業和藝術的界限,顛覆藝術一貫的定義,而被視為重要的時代轉捩點。傳統藝術價值在於其獨特性、訓練多年的繪畫功架,並由有教養的一羣進行藝術評賞從而確定藝術品是否高尚。而普普藝術正正反其道而行,五十年代,美國經歷戰後,政治局勢漸漸穩定,經濟亦告復甦,人們開始重新理解「流行」一詞,認為不應只由上流社會界定,而應同時擁有大眾都喜歡的意義,所以衍生普普藝術反抗權威文化。
Warhol從插畫轉到繪畫,靈感用盡的時候他的好朋友Muriel Latow說:「你應該畫世界上你最喜歡的東西,即是錢;你應該畫每一個人天天都會看見的東西。」《金寶湯罐頭》、《一百張美元鈔票》和《一百個可樂瓶》隨後誕生,用半機器化的絲網印刷技術以人手完成,每幅帆布看似被複製般,透過日常生活的主題製作成「高貴的量產藝術」。把藝術商業化是當時藝術界對Warhol的批評,把日常消費品不斷複製的畫作被質疑其原創性,每一個系列中,重複的畫作都是分開個別出售,售價高達1500萬美元,顯然這是個商業性藝術。「商業上的成功是最引人入勝的藝術。」Warhol說。他認為能賺錢的都是藝術,而價值愈高代表作品質素愈好,他的作品正正是融合商業和藝術的示範。
「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十五分鐘。」Warhol認為每個人的藝術都有價值,然而,他的名氣維持了為數多個十五分鐘,至今仍無退減,他的藝術風格被後世模仿,為藝術界開拓一條全新的道路。這種普普藝術時裝可追塑Warhol的《金寶湯罐頭》成名後,他利用當時的熱潮,把作品轉為時裝,讓名媛穿上金寶湯罐頭裙出席畫廊開幕禮。Warhol的作品為時裝界帶來漣漪效應,印花裙和汗衫隨即在大眾市場興起,同時藝術家的印花時裝登上時裝騷的T台。將流行文化抬高的手法不單只活躍在現代藝術,近年的各大名牌不再只有高貴、優雅等形容詞,國際品牌紛紛加入了街頭時尚的元素,模糊了高級時裝與街頭文化,也是當代時裝界的一種表現模式。最佳例子,莫過於國際時裝品牌以平民快餐店McDonald作主題,將漢堡包和薯條搬上國際時裝天橋,運用鮮豔的紅黃色及為人熟悉的標誌,配合剪裁做出不同風格的服裝,正正因為每個人都吃過McDonald,這個設計才能引起最大共鳴和回響。
「當我繪畫時,我並沒有嘗試畫得非凡,而是畫得普普通通。」從開頭已坦言承認自己的作品並非有着完美的筆觸或特別的構思,而是重複地生產普通的作品,亦表達了對商業藝術的推崇,而非主流的事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社會對他的青睞,是因為他可貴的脫俗,率直的思維啟發人們思考當時的價值觀,為社會帶來突破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