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殼一劃,樹皮被割開,漆脂沿斜切的破口徐徐流出,點滴成塘。生漆之妙,猶像時間之詩,夏至把它放一個晚上,原來半透的漆液便會乾涸成棕紅色,後經氧化,遂成黑漆,一層又一層,覆塗於萬千家飾器具,見證當中種種色澤形態的變化。由塗料到珠寶,脫胎換骨,飾漆也如歷史的回章,日本人過去將它玩得出神入化,Chanel卻是破天荒領它上高訂舞台的一個。
邂逅在東印度
Chanel與漆之淵源,說來始於一塊烏木屏風。當時的屏風以漆面修飾,上可見三桅帆船及宮殿,還有花鳥,所有景物都金光閃爍,深紅亮麗,似是畫中有詩,據說每逢入夜,情景更見明亮奪目,是故又成Chanel取之不缺的靈感泉源,其中也包括了這個高級珠寶系列Coromandel。Coromandel是位於東印度海岸地區的小城,原名Cholamandal。十七世紀,法王路易十四麾下的水手從南部啟航,繞經過非洲,遠離家鄉與波旁羣島(Bourbon)後,便朝着這個東印度小城進發。他們根據馬可孛羅《奇蹟之書》的描述,期望到那裏尋找珍貴寶藏,豈知卻遇上了來自康熙皇朝的中國商賈。他們的商船載滿了珍品,其中包括玉石、瓷器、飾品,以及西方全然不知製作技術的漆面屏風。漆,亦自此傳入西域,亦冥冥之中來到Chanel女士位於巴黎康朋街31號的寓所裏面。
這些屏風建構了她的私人空間,也成為了她居家的日常擺設,而屏風上的漆面彩繪,更喚起了她對神秘中國王朝和東印度海岸的聯想,聯想起馬可孛羅的《奇蹟之書》,總是與東方淵源甚深。
「漆繪是我創作的元素,我並非突然地對它們着迷。我買了三十二面屏風,也送出了不少,但總會留下足夠藏量裝飾自己的家……」Coco Chanel
漆作為製作珠寶的物料
創作靈感既來自這一面的東方屏風,Chanel索性擷取其中三個部分──花、鳥和意境充當主題,而每一主題對飾漆也各自有不同表述。其中,Chanel更採用了日本一種稱為「款彩」的古老工藝,透過寶石和珍珠母貝母做成不同的圖案和花紋,並鑲嵌於經多重覆塗及拋光的漆器表面,精雕細琢,營造出可穿戴的小型烏木屏風。
常人太習慣以數字定價值,卻忘記有些事不能單單以此定義,譬如心思、時間及原則等等。以飾漆製作漆器珠寶,聽來或許不及一枚鑽石戒指來得吸引,是故鮮見於高級珠寶製作上,然而見微知著,當你發現每一漆面的天然樹脂原來都涉及繁瑣工序,先要經過加熱、過濾、 淨化的步驟,然後又要心定眼定手定,一層又一層地塗疊在胎木上風乾並拋光,再重複以上步驟直到漆料厚約3mm──部分漆器甚至需要重複塗層過百次,才可使其堅硬而耀眼光澤,人總會心悅誠服。再者,漆樹本屬熱帶植物,濕熱氣溫有助其水分適度地蒸發及易於乾燥凝固,夏至前後每塗料一次需要整整一日,非夏至時間則要三兩日。
至於這個系列,官方沒有明確產期,但以塗料百次為2.54mm的參考計算來看,製作一件飾漆珠寶最少要半年……都是時間和心機。
(圖片由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