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設計師兼藝術家Fredrik Tjærandsen:人類需要的是與其他人及環境建立真正連繫
每年入夏也是國外設計學院畢業展的季節,兩年多前在不同時裝雜誌Instagram紛紛貼出一位Central Saint Martins的作品,模特兒身穿天然橡膠製作的吹氣裙,站在天橋中間時將裙子放氣,這一幕令全世界時裝迷認識Fredrik Tjærandsen,除了吸引各大時裝雜誌爭相合作,亦令不少藝術單位向他招手,在跟倫敦Victoria & Albert Museum合作《Fashion In Motion》企劃之後,上月更與香港ArtisTree合作,舉辦名為《「ArtisTree Selects: Light In/Out 舞蹈錄像及展覽」》,而在話題背後,這位來自挪威的設計界新星的設計概念和美學到底有甚麼獨特之處?INNER這次便與Fredrik Tjærandsen來個對談。
I: INNER
F: Fredrik Tjærandsen
I: 可以先分享這次與ArtisTree合作的緣起嗎?
F: 這展覽可說是一個經歷多重考驗才能成事的合作,在疫症期間舉行展覽本來經已是個能獲益良多的挑戰,而這次的合作本來是希望作現場表演,其後便決定以舞蹈短片形式去記錄這段疫症時期。困難的是當時我在倫敦,而策展人在葡萄牙,而太古地產的代表便在香港,但儘管如此,都在遙距合作的我們合作也是非常和諧愉快。為了表示我們的專業,我們邀請了一個香港藝術單位專程到倫敦,學習怎樣去處理這些脆弱的設計,與及學習怎樣能在穿著這些作品下活動,而在他回到香港後,便可以帶著香港的舞者和製作團隊去運用這些設計。
I: 舞蹈可以說是這次展覽《Light In/out》和你藝術作品的主題,你是怎麼決定以這為中心的?你的設計也有受舞蹈所影響嗎?
F: 在這次展覽的層面上,我們認為用另外一個角度去展示時裝很重要,同時亦希望為觀眾帶來一些有衝擊性,能挑動情緒的體驗,一些感官上的體驗在這次展覽對我們來說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在構思的時候一直亦已怎樣為觀眾帶來一種彷彿走進這個大氣球的體驗為目標,而這種體驗除了是官能上亦是精神上的,因此出來的效果便表現了動態以及這些設計之間的平衡,而且短片的靈感來源便是在觀察着這場疫症之下人類生活上的改變以及重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作品。太古坊的總經理Priscilla Li亦表示,《Light In/out》的舞蹈與太古坊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發揮了非常和諧的化學作用。
I: 知道你曾經與倫敦的合作,那麼這次的展覽與的計劃有什麼不同之處?V&A MuseumV&A《Fashion In Motion》
F: 這次合作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從沒參與製作過一個靜態的展覽,一直以來叫我最享受的也是現場的動態表演,所以要利用我的設計去做一場靜態展覽可說是頗有挑戰性,亦是我很常繼續探索的範疇。我嘗試過製作靜態卻同時表現出一種動態感覺的作品,就像這次展覽中的裝置,雖然是靜態,但我希望利用線條去製造一種猶豫走進一件動態作品的感覺,有趣的是這件作品以鋼製成,而且對我來說亦非常新鮮。這件裝置亦在表面鋪上乳膠,也是因為我對這種物料在光影之下的反映效果令我非常感興趣,而在這個像氣球一樣的裝置上,觀眾可能可以藉此從不同角度去看藝術和世界,或者加深我們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太古坊亦有一些很獨特的建築,來為我的作品與這些建築互動,成為展示我作品的舞台。
I: 知道你從Central Saint Martins畢業,作為這家藝術學院的畢業生,你認為Central Saint Martins怎樣在實際技巧與及怎樣看待時裝設計這回事為你帶來影響?
F: Central Saint Martins教導我去展示自己最有創意的一面,每天我也被鞭策着,從而不斷去思考怎樣去創作出超越自己想像和預期,一些真正獨一無二的東西,也令我去提點自己,展現自己最有創意的一面。
I: 除了將自己的設計轉化成藝術品,或是以它們去成為藝術品一部份,你有考慮過將自己的設計轉化成日常可穿著的衣服嗎?
F: 我相信經歷了這一切,證明了所有人類真正需要的都是與其他人以及環境之間建立真正連繫,而這些不是消費和物質可以達到的事情。我認為現在人類真正需要的,是脫離消費主義和物質,從而轉移到一個更簡單更有意思地去分享作品和「產品」的生活態度。我對自己的作品有很大的期望和要求,同時亦覺得有責任去將我自己建立的平台以有意義的方式去利用,我很慶幸在很早之前經已為自己定好方向,亦希望能將這個時代、這場改變視作自身的機遇。
I: 最後,如果要對希望投身時裝和藝術的人說一句話,這會是……
F: Follow your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