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不但見證了人類極限的不斷突破,更是無數運動員夢想與汗水的結晶。競技場上每一秒的跨越,都是一個令人屏息的奇蹟。從驚心動魄的百米衝刺到漫長的馬拉松征程,從當年令人驚嘆的「三冠王」Emil Zátopek,到「百米飛人」保特的神話,每一個數字都訴說着每位運動員的堅毅與不懈。
與此同時,奧運會的歷史當中還隱藏着許多有趣的數字統計:一九〇八年倫敦奧運僅用一年籌備,卻成為賽程最長的一屆,持續了驚人的一百八十七天;現代馬拉松的42.195公里標準距離,竟與馬拉松起源地雅典無關,而是源自一個意外的安排?
現代馬拉松42.195公里距離起源並非來自雅典?
公元前四九〇年,雅典士兵Pheidippides從馬拉松戰場奔波來回求援,最後又跑回雅典報捷,後即力竭倒地身亡,此為馬拉松起源,然而現代奧運馬拉松比賽距離的演變,卻另有故事。早期奧運會中,馬拉松距離並非固定,大約在四十公里左右。到了一九〇八年倫敦奧運會,主辦方將起點設在溫莎城堡,終點在白城體育場,為了讓選手在皇家包廂前衝線,臨時增加了約三百五十二米的逆向距離,將比賽距離定為42.195公里。自此以後的奧運馬拉松賽事均以此長度為標準,一九二四年巴黎奧運會就首次採用此官方距離。
奧運賽場上的突破性數字
• 一九三二年洛杉磯奧運會:美國選手Babe Didrikson Zaharias在田徑比賽中獲得兩枚金牌(八十米跨欄和標槍)和一枚銀牌(跳高),她在八十米跨欄中以 11.7秒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Zaharias在多個運動項目中的出色表現,在當時的女子體育界極為罕見,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運動員」。
• 一九五二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捷克長跑選手Emil Zátopek創造了奧運史上的「三冠王」紀錄,在一屆奧運會中奪得五千米、一萬米和馬拉松三項冠軍,此一壯舉至今無人能及。他於一九五四年成為史上首位在29分鐘內完成一萬米賽跑的運動員。
• 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會:蘇聯體操選手「體操王后」Larisa Latynina累計獲得18枚獎牌(其中九枚為金牌),成為當時獲得獎牌最多的奧運選手,此紀錄保持了四十八年之久。
• 一九七二年慕尼黑奧運會:美國游泳選手「水怪」史畢茲(Mark Spitz)在一屆奧運會中獲得7枚金牌,當中包括個人及團體項目,全皆刷新世界紀錄。
• 二◯◯八年北京奧運會:牙買加選手「百米飛人」保特(Usain Bolt)在一百米、二百米和四乘一百米接力比賽中獲得三枚金牌,並打破了三項世界紀錄。他其後創下的一百米(9.58秒)和二百米(19.19秒)世界紀錄,至今已逾十四年無人打破。
• 二◯一六年里約奧運會:有「水神」、「飛魚」之稱的美國游泳選手菲比斯(Michael Phelps),繼於二◯◯八年京奧橫掃八金打破史畢茲紀錄,再於里約奧運的個人和團體項目中獲得五枚金牌,使他的奧運金牌累積總數達到23枚,成為奧運史上獲得最多金牌的運動員。
奧運場上的有趣數字
史上籌備時間最短的奧運會
一九◯八年倫敦奧運會是籌備時間最短的一屆,僅用了 約1年時間。該屆奧運原定在羅馬舉行,但因意大利遭遇地震和火山爆發而改由倫敦接手。儘管準備時間倉促,倫敦最終仍成功舉辦了這屆奧運會。
史上賽程最長的奧運會
一九◯八年倫敦奧運會同時也是奧運史上賽程最長的一屆,持續了187天(六個月又四天)。這主要是由於賽事規劃經驗不足,加上倫敦早已定於該年舉辦世界博覽會,場地不敷應用所致。
平均賽時最長的單項比賽
五十公里競步一般被認為是奧運會中最長的單項比賽,選手們需要近4小時才能完成。這個項目自一九三二年洛杉磯奧運會首次引入,一直是奧運會中耐力的極限挑戰。
距離最短的奧運田徑比賽項目
一九◯◯年和一九◯四年的奧運會上曾舉行過60米短跑比賽,這是奧運史上最短的田徑比賽項目,其後被取消。現在,一百米短跑是奧運會中最短的田徑項目,頂級選手通常能在十秒左右完成比賽,這個項目一直被視為速度與爆發力(以及現代運動科技發展)的象徵。
史上最長的奧運單場比賽
一九一二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芬蘭選手Alfred Asikainen和俄羅斯選手Martin Klein進行了一場持續11小時40分鐘的男子古典式中量級摔跤比賽,創下了奧運史上最長單場比賽的紀錄。Klein最終獲勝,但因體力耗盡而無法參加次日的決賽,瑞典選手Claes Johansson因此不戰而勝,獲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