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間玻璃首飾工作室 “Le.verre”,直接翻譯就是玻璃的意思。創辦人Dora喜歡法國的氛圍,因此用了法文來命名,她從少便樂於嘗試不同的手工藝,可是玻璃工藝在小時候比較難接觸,當長大後有機會學習便一試愛上。拜師學藝固然重要,在學習基本功後再自學成才也是少之又少,可是Dora正正如此。言談間得知她的專業是時裝形象設計,所以工作室內有擺放她的另一個服裝品牌。關於服裝設計也是她學習基本功後,再不斷自學而成就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她說到:「我是屬於埋頭苦幹的人,就算工作十小時也不會覺得累。」而後來再接觸玻璃工藝後,當學習有所成更創立了“Le.verre”。
創立工作室理念
Dora分享到,原來在自學的服裝縫紉過程中,單是透過圖片學習未必能掌握真正的標準,她可能會使用自己的方法製,但仍然擔心被內行人指出錯誤。 但為甚麼她會從服裝設計轉變成專注玻璃工藝?回到現實的層面是為了付工作室的租金,服裝品牌沒有太大起色,所以現在投放在玻璃創作和教授的時間會佔比較多。
涉足了玻璃工藝的窯燒後,她進一步自學、精進自己的技藝,到現在已發展至兩種不同的工藝。Dora的工作室內有兩種工藝,兩者不同之處是前者在把玻璃的底與或面放在器皿中加溫,玻璃從固態轉為液態,因而形成不規則的轉折變化,這種技術在香港更是寥寥無幾。後者則是以火槍加熱並軟化玻璃,從而利用工具塑形,可以在三百六十度不同的方位下創造立體形狀。
工作室除了有她創作的首飾外,也可以報名工作坊體驗這一門工藝,她告訴我香港是一個急促的城市,希望每一位前來學習工藝的學生們可以先暫時放下香港的節奏,慢慢停下來欣賞眼前。在採訪Dora當天,她示範了燈工,玻璃棒被熾熱的火槍燃燒着,被那耀眼的火光包圍下慢慢變成一塊花瓣。她以大自然作為整個創作的大主題,以花草、珊瑚和微生物作為靈感。當你在工作室環繞一圈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態的花,或是可可愛愛的蘑菇和海洋生物。雖然Dora早已對每一件作品都設下答案,可是她認為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她喜歡別人抽象的思考過程,最後產生不同的想法和意見。
在錯誤的宇宙是會找到愛
人總是尋找與自己相反的東西去喜歡,回到文初說到Dora喜歡法國的輕鬆氛圍,可是她卻過着與此截然不同的生活,並表示很渴望得到一份鬆弛的感覺:「因為我其實是很大壓力睡不着覺,我會不停想怎樣做好一點的事,所以是放鬆不了。」今天會想着明天的創作,而明天又會想着如何做得更好。
筆者認為Dora是一個懂得自開自解的人,後來她分享到在工作桌上有一個小盤子放滿了一些不喜歡的作品,當收集了一定份量的時候就會把它們拿來重新燒過:「玻璃只要再加熱,它就可以燒到任何形態。」這些作品不會稱為是失敗品,可以說是一個過渡期,可以一直幻化出千變萬化的形態。然而在做服裝設計也是,她認為用自己的縫紉方法產生出新的事物是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或許只要用正確的觀念面對這個情緒,就能把壓力化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