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看過大台的《愛.回家》處境喜劇,但是總有方法知道它長做長有,不禁讓人猜想,一個家,真的有這樣重要嗎? 沒有經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不明朗的疫情環境的話,家可能只是一天裏來往上班下班的中轉站,當世界上原來有十二人未能慶祝中秋的時候,家的可貴自然難以言喻。作為時裝人是有福的,近年愈來愈多品牌搞搞新意,推出富有不同特色的家具及傢俬系列,當一個人講求內到外的美,自己棲身的家,固然同樣要讓它美麗下去。
一切都是講MOOD?
很多時裝迷特別鍾情看「走進時裝設計師的家」之類的訪問,創作華衣之外,他們同樣講究其他生活方式。記得法國雜誌《Architectural Digest》曾經拍攝過老佛爺在巴黎的家中照片,其房子就像一艘太空船,多用灰白銀的色調,具有未來主義的特色,讓人特別深刻,與他本人優雅的形象構成鮮明對比,這可能是家居佈置的特點之一,顯示出內心深處真正的個性。又如川久保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為自己的日本店舖設計家具,打造過不少家具的她曾經笑言:「這些家具不一定要被使用,它們的主要職能就是渲染環境氛圍。」說穿了,就是等於很多人購買服裝的想法:未必追求實用,但求講mood。
最近看到IKEA今年因為疫情而做的研究,它提到在二○五○年,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而在疫情蔓延的今日,大家重新省思自己的生活空間,如何打造未來家居。看看近十年全世界最大設計界盛事的米蘭設計周,時裝精品品牌陸續加入戰團,Louis Vuitton於二○一二年推出Objets Nomades家具系列、Gucci在二○一七年才首度推出Décor系列,將創意總監 Alesandro Michele奇想美學延伸至家居用品上,Dior去年五月開設第一家Dior Maison實體店,一切都是告訴我們,家居用品大有市場空間。然而我想,在家中度過的時間比以往都更長,當私人空間成為生活中心的時候,今天買一件家具,真的只要夠mood就足夠了嗎?
丹麥著名家具設計師 Verner Panton說過:「坐在喜歡的顏色上你會感到更舒適。」豐富的色彩貫穿她的整個設計生涯,也影響剛剛加盟Prada,並舉行首場時裝騷的創意總監Raf Simons,使他在時裝界以廣為人知的色彩運用和材料的創新融合而聞名。Raf Simons則說得更妙:「喜歡藝術的人,自然對家具有所堅持。」因此看到他連續兩年與丹麥高訂紡織工坊 KVADRAT 推出一系列設計簡約、重視材質、色彩絕美的家居設計之時,他是選擇最符合自己的時尚信仰來改造成喜歡的家居模樣,一切都是有個人想法的。又細心想想,很多推出家具的時裝品牌如Fendi、Armani、Bottega Veneta 都是來自意大利。為什麼?當然是他們向來重視傳統工匠工藝,品質往往比外觀來得更重要,然而經過「外貌協會」的大牌加持,內外兼修的家具自然獲得品味一族追捧,結果不同地方的品牌都要分一杯羹,亦讓大家更願意留在家中,如果,可以真的在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