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主義抬頭下,不少女性都想打破舊有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觀及主觀思想,取回對自己身體的主導權、重建信心以及建立一切屬於自己的形象,在這裡先撇除內在思想上的變革,外在的體毛就成了其中一大重點,不過這亦引起很大的爭議,引申出一個問題:究竟脫毛是為了配合世界的審美觀,還是向男性主義低頭?
脫毛應從何說起?
先從脫毛的歷史說起,據聞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當時的審美觀就是不論男女都應該脫毛,而當時的古埃及人亦發明了最早期的脫毛技術,以青銅刀片及蜂蠟脫毛,到後期的希臘羅馬時代,男性亦不喜歡女性身上留有毛髮,所以當時的上流社會女士都流行去除體毛。而現代脫毛的一個轉捩點,是大約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美國剃鬍刀公司Gillette推出首把女性專用脫毛刀,隨後很多廣告都推祟女性要養成脫毛的習慣,在如此強大的推波助瀾下,社會上漸漸塑造出一種「不脫毛就不是美麗」的刻板印象,於是女性需要脫毛的思想又再度盛行,亦變成了「潛規則」。
當年的脫毛刀廣告,以「不用怕羞」為主題教導女性要脫毛。
女性主義的抬頭
不過在亦有不少女性反對這種潛規則,例如Julia Roberts 一九九九年在《Notting Hill》的首映禮上,一個揮手舉動展露出未脫毛的腋下,隨即成為熱話,以現在的角度回望,就會發現Julia Roberts非常前衛。
另一個例子就是瑞典模特兒 Arvida Bystrom,她以未脫毛的雙腿拍攝Adidas廣告,對於品牌來說是一大突破,不過此後她受到很多批評,有人甚至揚言要強暴她。
Bystrom日常照片顯示出她不會隨波逐流。
最近極紅的Ella Emhoff亦是支持不脫毛的一員。
攝影師Ben Hopper早前更為留腋毛的女性拍攝了一輯名為「Natural Beauty」的寫真,展現她們的自然美。
不過脫毛與否,都不是一個絕對的審美觀,所謂「各花入各眼」,並不是說脫了毛就代表不尊重女性、不美麗,模特兒Gigi Hadid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她在二○一七年時以一個未脫腋毛的造型登上《LOVE》的年末月曆,展現出其霸氣的一面。
現在她已經脫了毛,這代表她放棄女性的自由嗎?答案顯然不是,這個行為各自有自己的說法,可能是純粹為了美觀、衛生,亦可以是一種表達意見的抗爭行為,正如頭髮一樣,長或短不能成為性別定形的指標。
雖然好像「阿媽係女人」的論調,不過在發達的社會上依然存在着這些荒誕的說法,就如男性脫毛、留長髮就是「娘娘腔」,女性束短髮就是「男人婆」,外觀上的改變並不會真實令你改變,思想才是你真正需要變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