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看礦石,總驚訝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形態、顏色、光影,都為不同創作者的奇思異想帶來無盡靈感和啟發。來自台灣的琦琇,自大學開始鍾情水晶之美,創辦手作品牌「森魔雜貨」,憑着一雙巧手和一綑綑銅線,編織出各種想像場景。或許走進這個充滿魔幻魅力的世界,或會訝異這種引人入勝的美學,其實始於最最簡單的材質和技巧。
琦琇大概是香港人眼中典型的台灣少女—爽朗、陽光,臉上總掛着微笑,她也鍾情攝影、手作、當模特兒和角色扮演。她說:「我本身就喜歡自己製作各式各樣的東西,像印章、手工書、飾品等都有做,cosplay的道具跟大型武器我也會親自動手做。後來叫自家品牌做森魔『雜貨』,因為我原本打算把它塑造成綜合性的藝術作品集,殊不知後來漸漸變成純粹的銅線編織跟礦石創作。」鍾情水晶礦石倒是耳濡目染的結果,因為琦琇母親也是資深手作人,主要做水晶手串設計,同樣創立自家品牌:「媽媽從小便在做手作,但那個時候並沒有認真去學習和接觸,倒是我念大學時家裏的水晶愈買愈多,反而引起我的興趣。」她一向偏愛像巫女、精靈等風格奇幻的原創角色,順理成章也成為自己作品的最佳模特兒,倒也完美呈現了礦石首飾和擺設的獨特美感。一般手作品牌鮮見的頭冠、魔杖、魔法書倒不是最獨特的,靈動的飛龍和美人魚,更如躍然紙上般栩栩如生,為她手下的魔幻世界增添不少趣味。
「靈感」就是個屁!
如此天馬行空的世界觀,總不能免俗要問琦琇的靈感到底從何而來,但她卻回得巧妙:「很多人會說,你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或多閱讀就能增加靈感,對我來說就是個屁,根本沒有這件事!靈感不是思考,也不是能透過任何事情能去增加的東西。」她形容:「靈感就像呼吸,你生活在怎樣的地方,自然會看見怎樣的事物,有沒有把它實體化,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只有當你真的把東西做出來,大家才說『欸!你有靈感!』其實不然—靈感大家都擁有,只是看你有沒有執行力把它呈現出來。」想做就動手,才是她的創作之道。「至於做出來好不好看,怎樣才能好看,這則是屬於美感的範疇。」
對琦琇來說,這「兩感」在創作時缺一不可,但她的創作過程卻也異常隨心。「我大概會形容為『靈魂書寫』,在我放空的時候想到甚麼就畫出來,大概也能算是設計圖吧!更多的時候可能會隨手拿起一枚礦石,看看有沒有想法,沒有的話就換下一塊,然後想想自己現在缺甚麼?可能是幾條簡約款的項鏈,或是幾把劍,決定好了就開始做,沒想好就繼續發呆。」甚至,在她開始編織的時候,做出來的作品也很有可能是不可預期的模樣。她笑說:「大部分的設計其實跟水晶或原石的結構和形狀相關吧,但偶爾還是會有『意外』。」像她拍攝時帶着的天鐵耳環,本身只想做簡單設計,誰知感覺來了愈編愈大:「意外不一定不好,反而是有趣的。」
難忘訂製產品的挑戰
至於訂製款式,則根據客人的要求創作:「通常他們會指定哪幾款礦石,或者希望有哪幾個圖像的元素,甚至是某些故事或含義,我會因應他們的選擇跟要求進行思考。當然,有時候他們沒辦法想像那麼多礦石放在一起的模樣,我就會畫一個設計圖讓他們參考。」她也會要求客人到森魔雜貨的Instagram看看,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或設計方向;製作前也會再三確定他們會否對部分金屬過敏,才會正式動手。
每一次的訂製邀約,對琦琇來說都是一個有趣的未知數,因為她也不知道客人的要求和想像力是何等的無遠弗屆。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訂製款擺設,是一個造工細緻的「靈柩」:「一位客人訂製了比手心略大的棺材,裏面還有一個娃娃抱着一把劍!光是棺材上便用了五十多顆礦石,棺材的每一面也要分開編織後再重新拼湊,劍上又用了二十多顆礦石,總共花了我快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期間甚至完全沒有辦法做其他東西!」事隔數月再提起這次訂製,琦琇仍然透露着興奮,想來是這一次的創作,對她來說也是一場為生活帶來刺激的挑戰。
用最少成本換最多可能性
在首飾設計的領域中,銅線編織大概屬於入門級手作技巧,相比冶煉、鍛造等,對材料、工具、製作等要求並沒有那麼高,但琦琇偏偏鍾情化簡為繁的創作,以最簡單的技術做出最複雜的作品。她笑說:「銀飾製作太貴了,像我這樣剛畢業的學生根本不太可能開始,像手鐲般大小的售價大概就要過萬,更遑論大尺寸的擺設作品!而且金工、鑲嵌、焊接等雖然也有其可塑性和變化度,但對我來說都算是已知的技巧;銅線編織則是相對可變動跟隨性,這種未知對我來說比較好玩。」對琦琇而言,所謂「可塑性」,重點仍在於手作人的創意:「銅線編織的方式讓我能更自在的發揮題材,不用在意價錢就可以去嘗試、去玩。」
但入門門檻較低,同時也意味着競爭劇烈,尤其在後疫情時代人人都在網絡上學會「一技之長」,手作品牌如雨後春筍湧現,森魔雜貨也不免成為別人「參考」的對象。琦琇說:「不少客人或朋友都會跟我說,部分品牌的作品看起來像是拿了我的作品去簡化,但我相信細緻度仍然有差別。」甚至有熟客會在社交媒體私訊詢問手作技巧,「偷師」有成後便自行開創品牌,也讓她份外無奈。同類型的手作品牌和作品氾濫,讓琦琇也察覺到愈發嚴重的小圈子現象:「現在的台灣(手作圈),就是大家並不是賣產品,而是『賣人情』—我認識你,我跟你很熟,所以我幫你推薦,你做的就是一百分,這種現象相對嚴重。」言談之間,她也流露出對劣幣驅逐良幣的擔憂。
拒絕販賣能量毒雞湯
近年礦石與水晶深受大眾追捧,除了因為美觀,更多人偏信這些石頭帶有「能量」,為他們帶來財運、健康、桃花⋯⋯在琦琇的社交媒體上,她亦會在帖文中列明各類水晶的「功效」,但她卻對過分依賴「能量說」有所警惕:「這種現象已經演變成販賣信仰,其實這只是透過描述塑造包裝跟故事。」這種營銷手法甚至將部分礦石種類推至天價,擾亂市場上的供求。她的形容非常透徹,一針見血:「如果你買一件礦石飾品只是為了買一個讓你健康的故事,大概就像買了一碗『毒雞湯』(看似正面的話語卻暗藏貶抑、負面的情緒)吧?可能喝一碗真的雞湯補一補身體還比較好。」大概對她而言,即便並非完全不相信水晶能量的存在,她更在意自己的作品能被視為真正讓人驚豔的工藝品,能因為設計或手藝得到客人的認同,而不是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身心靈安慰劑。畢竟每一款飾品、每一件擺設,都是她注入無數心血跟時間編織而成。